闻香识女人 发表于 2018-10-21 17:07:08

为什么中国汽油是黄色的,德国汽油是透明的,是因为差?答案没能大吃一惊!


摘要:汽油的颜色到底怎么回事?
http://p2.qhimgs4.com/t01838e340eb2287544.jpg
这几天,看到一个视频
视频中两个男子
从德国产汽车中抽出汽油
又到中石化加油站加了汽油
把两者一对比
http://p1.qhimgs4.com/t01f48b4ceb489ed5b0.gif
于是他们说:从颜色上可见
中石化的汽油就像没有加工好的半成品一样
瞬间震惊了
原来不经过任何检测化验
通过肉眼看颜色就知道油品好坏
这种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竟然还做成节目上了网
把汽油颜色与油品质量简单挂钩
这样缺乏客观严谨态度得来的结论
是坚决不能认同的
汽油的颜色到底怎么回事?
给你说明白!
1
全世界汽油都是什么颜色?
五颜六色
汽油为什么会有不同颜色?
一方面,因为不同产油地,开采出的油所含成分及其比重不同,颜色自然不同。中国目前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0%,除了本国生产的原油,大多来自世界各地多个产油国,而这些国家出口中国的原油颜色也不尽相同。
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中国原油进口41957万吨,同比增长10.1%。其中,俄罗斯连续两年蝉联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国第一位,进口份额占比分别为14.24%,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拉克和伊朗紧随其后,进口份额占比分别为12.43%、11.11%、8.78%和7.42%。
另一方面,除了原油产地问题,同标号油品颜色的差异和炼厂的加工工艺不同有关。炼厂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不同的添加剂也会使得汽油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炼化原油过程中,只要炼制工艺稍有不同,原油组分分离存在差异,成品油的颜色就有区别。再者,油品存放油库不同、存放时间长短不同,也会影响颜色不同。油品会随着储存时间的长短产生不同程度的氧化作用,从而使得油品颜色会有逐渐加深的现象。
汽油是由石油炼制得到的多种烃类的混合物,由不同组分调和而成。主要用作汽车点燃式内燃机的燃料。
汽油在生产时的调和组分主要有:
催化汽油、MTBE(甲基叔丁基醚)和芳烃组分。
催化汽油、MTBE是无色的,芳烃组分的颜色偏黄。
我们平时使用的汽油标号(如98号汽油),其实它们所代表的就是不同的辛烷值,标号越高辛烷值越高,表示汽油的抗爆性也就越好,而汽油辛烷值高低与各类芳烃组分的多少有关。
http://p1.qhimgs4.com/t01589f8a8db22fc088.jpg
举个例子:有些生产企业在生产低标号汽油时(如92号汽油),可以不添加芳烃组分,汽油的颜色就是无色透明。但高标汽油(如95号、98号),为了提高汽油的抗爆性,需添加高辛烷值的芳烃组分,所以汽油颜色偏淡黄。
2
德国进口车汽油为什么没有颜色?
初装油不是市场销售的油
http://p2.qhimgs4.com/t01431a51e5ab18ae81.jpg
什么是初装油?
视频中,从新车中抽出来的叫初装油,初装油仅适用于刚刚出厂的新车。新车的销售具有不确定性,不知道新车要卖到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卖出去。可能会卖到海南岛也可能会卖到哈尔滨,可能一周后卖出去,也可能五年以后才会卖出去。所以要求初装油要有良好的安定性性能和启动性能。
鉴于初装油的专用性,初装油一般由烷基化油、石脑油和重整汽油等调和而成,脱掉烯烃成分,挥发性能和安定性能适合范围广,确保汽车出口、转运、仓储环节汽油箱里汽油稳定。这些组分都是没有颜色的,所以初装油也是没有颜色的,但初装油因其价格较高,经济性较差,并不适合普通车使用。
3
汽油颜色差别无关质量高低!
没有颜色标准
说起油品颜色与质量的话题,其实早在2012年就有网友提出过这个问题,当时多家媒体也发声辟谣了。
http://p2.qhimgs4.com/t01a831fca29d05cee5.jpg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汽油生产一般都由催化汽油、重整汽油、烷基化油等调和而成。正常的颜色是淡黄色或淡黄绿色,也有少部分汽油因为没有催化装置生产的汽油是无色的。所以淡黄色、淡黄绿色和无色都是正常的汽油颜色,并不能通过颜色确定汽油的性质。油品检测和油品标准是既定的是统一的,颜色的差异事实上并不能说明品质的好坏。
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6年12月23日最新发布实施的车用汽油国家标准,对汽油外观的技术要求仅有无机械杂质及水分一项,并没有颜色方面的指标。
有人可能要说,那是你中国的标准,外国的标准会更高吧?
http://p0.qhimgs4.com/t013faf62dfd8fbdde6.jpg
为了解决这个疑问,查询了其他几个国家的汽油标准体系要求:
欧盟标准未对汽油颜色做出明确要求。
美国标准未对汽油颜色做出明确要求。
反而是我们的邻国--日本,其标准规定汽油颜色指标为“橙色”,你说奇怪不奇怪?忍不住想说,如果颜色也拿来做标准话,那么以日本标准来看,德国的汽油反而成了“没有加工好的半成品”。
另外,翻阅了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美国汽车制造商联盟以及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等共同制定的世界燃油规范(2002年12月最新修订版本),里面规定:无铅汽油外观应清澈透明,无悬浮和沉降的水分和杂质。同样,没有颜色方面的规范。
可以说,国际标准方面也没有对车用汽油的颜色有个明确标准,汽油颜色差别也无关质量高低。
4
中国油品标准和欧盟一致
个别指标高于欧盟
目前,欧洲已经全面执行欧六汽油标准,但依然要求汽油中添加清净剂,以清除发动机内的积碳。而中国的汽油标准是国六标准,是世界上标准要求最高的汽油之一,再用过去的有色眼镜看中国的汽油质量已经过时了。
在2016年12月,中国ZF就发布《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要求自2019年1月1日起,所有销售和注册登记的轻型汽车应符合国六a限值要求。自2023年1月1日起,所有销售和注册登记的轻型汽车应符合国六b限值要求。
http://p2.qhimgs4.com/t0166cf02dd8ceca764.jpg
可以看出,油品标准实施日期先于排放标准,期限更为严格。相较于国五车用汽柴标准,国六车用汽柴油标准全面达到欧盟现阶段车用油品标准水平,个别指标超过欧盟标准。
http://p0.qhimgs4.com/t0100a320abfe682873.jpg
自1999年至今,我国先后完成了从无铅汽柴油到国六的车用汽柴油质量升级。但是与发达国家油品升级时间间隔较长不同,2005年后中国的油品升级速度明显加快,短短十几年就推动从2至6共五代的油品升级。
5
"燃油宝"是中国特色?
只是添加方式不同
视频中还提及了燃油宝,逻辑是这样的,大家仔细感受:
中国加油站的员工给前美国总统推荐了燃油宝,而保镖一开始没能理解那是什么,还以为是饮料。由此,“只有国内才有燃油宝这样的东西”、“原来美国没有燃油宝啊”。
http://p1.qhimgs4.com/t019bdf3fe9f9585cf5.jpg
假如我说“米饭”,外国人要是半天没听懂,就能得出结论:外国没有大米,大米是中国特有???这是什么神逻辑?完全忽略了两国不同语言、不同文化在情景交流中的理解误区。
况且,美国人一般来说,确实不需要自己购买燃油宝,是因为在美国,目前销售的汽油中已经全部加入“燃油宝(汽油清净剂)”。西欧和日本销售的汽油中大部分也加入汽油清净剂。
而且,美国为强制使用,美国空气清洁法案规定,从1995年1月起,车用汽柴油必须添加清净剂。
在有些人的眼里,给美国总统推荐国产燃油宝就那么“搞笑”?难道外国的月亮真的比中国的月亮圆?中国人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自豪地推荐给外国人,这有什么可大惊小怪?
如果在亚马逊上搜索,就会发现有很多国外的燃油宝产品。(本图来自在美国本土的手机截图,销售亦面向美国)
http://p0.qhimgs4.com/t0187eb89f5ab8545ab.jpg
同样,目前,欧洲已经全面执行欧六汽油标准,但依然要求汽油中添加清净剂,以清除发动机内的积碳。
且参考消息于2014年10月就曾援引过国际先驱导报的文章,文中写到:
尽管“燃油宝”对中国市场而言尚属新兴事物,但在国外,“燃油宝”已有数十年的历史。
国际上,1954年就开发了第一代汽柴油清净剂产品,主要解决汽车化油器的沉积物问题;到上世纪70年代,电子喷射器式汽车出现,第二代清净剂要求解决化油器和喷嘴两个部位沉积物问题;到上世纪80年代,对汽车排放限制越加严格,要求第三代清净剂除了具有第二代清净剂的功能外,还要解决进气阀的沉积物问题;到上世纪90年代初,汽车发动机制造商提出要求进一步解决燃烧室积碳问题。
在国外,含清净剂的油品属于清洁油品,ZF允许石油公司以更高的价格在市场上销售。这实际上鼓励了石油公司在其生产的油品中添加燃油清净剂。
如今,在许多国家与地区,燃油清净剂早已被普遍使用。有数据显示,全球清净剂用量到2012年已达到30万吨/年。北美添加清净剂的柴油占了汽油总量的90%以上,西欧为70%~90%,日本约80%。加入清净剂的汽油在北欧占90%、德国占90%,其他国家占50%~60%。
2008年,我国《国家发改委关于降低成品油价格的通知2008-12-22》提到:“统一取消清净剂加价。成品油销售企业销售成品油时,不得以添加清净剂或其它名目在国家规定的成品油价格之外加收或代收任何费用。凡此前出台的清净剂加价政策一律取消。鼓励成品油零售企业以小包装形式单独销售清净剂,由消费者自由选择。”
所谓美国和欧盟不用买燃油清净剂,只不过是他们都强制加入,我国是消费者自愿加入而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中国汽油是黄色的,德国汽油是透明的,是因为差?答案没能大吃一惊!

请大家牢记南瓜园网址 www.nan200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