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自主销量前十,吉利第一,可最狂的却是它
2018年,狭义乘用车全年批发销量达2323.7万辆,同比下滑4.0%(乘联会数据)。数据下滑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各大车企的糟糕销量表现,而实际上,出现负增长的车企数量也确实不少。不过,在一堆负数面前,总有那么几家车企会显得格外不同,例如自主品牌前十名中的吉利汽车和上汽乘用车,它们销量不仅没出现下滑,还增长得格外惊人,仿佛销量整体下行对它们毫无影响似的。http://p1.qhimgs4.com/t019538959cb12506f6.jpg
1. 吉利成前三唯一正增长车企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吉利、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通用五菱按照销量主力的品牌系别,纳入自主阵营统计)和长城位居前三,其中吉利以1500838辆的成绩蝉联自主品牌销量第一,同时也是前三名之中唯一一个保持正增长的车企。
http://p2.qhimgs4.com/t014db012f5f529598b.jpg
只是可惜的是,由于在2018年12月份主动放慢脚步,让经销商减少库存,吉利最终没有完成158万辆的销量目标。2018年12月,吉利仅售出93333辆新车,同比下滑39.3%。虽然吉利并没有完成2018年的销量目标,但是相对于2017年,吉利依旧表现出了非常迅猛的增长态势,而且从新车的增长数量来看,吉利也是自主品牌第一。
至于2019年,吉利将目标定在了151万辆,仅比2018年的实际销量高些。看来,即使是增长迅猛的吉利,也在新的一年寻求稳步向前。不过,从吉利官方透露的信息来看,吉利将推出多达16款车型,涵盖轿车、SUV、MPV和新能源领域。相信在众多新车型的助推下,吉利势必会超额完成新的年度销量目标。
2.长城连续三年破百万,海外战略值得期待
由于乘联会并没有将皮卡的销量算进长城总销量,所以位列第三的长城销量仅为915039辆,而根据长城官方公布的年销数据显示,其全年共销售新车1053039辆,连续第三年突破百万辆。虽然长城也没有完成年销目标,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依旧破百万辆,其实力足以让人信服。
http://p2.qhimgs4.com/t011a0438dccd5c4ca3.jpg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长城汽车的产品结构悄然发生改变,一些低端产品逐步淡出人们视野,新推出的哈弗F5、哈弗F7和WEY VV6等车型的占比逐渐攀升。其中,上市不久的F5和F7均已破万,成为15万级别紧凑型SUV的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
除此之外,哈弗还将2019年定义为自身海外战略的出发元年,并且制定了“5-2-1”全球化战略。作为全新战略中的重要一步,哈弗位于俄罗斯的图拉工厂目前已经完工,预计在3月份投产,生产的首款产品就是哈弗F7。可以预见,2019年的哈弗将会更加精彩。
3.上汽乘用车磨刀霍霍向长安
与吉利一样,上汽乘用车与比亚迪都是2018年难得出现大幅增长的自主车企,尤其是上汽乘用车,近40%的同比增长让人眼前一亮。同时,新车的增长数量也仅次于吉利,排名第二。
http://p2.qhimgs4.com/t01dad47c24306837a9.jpg
值得注意的是,在自主品牌前十名中,上汽乘用车排在长安汽车之后,虽然两者的差距依然不小,但是从此消彼长的发展趋势来看,长安的位置岌岌可危。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从目前来看,长安正从2017年的百万销量跌落至86万左右,跌幅高达19.1%。如果还不想办法“止损”,那距离被超越的日子可真的不远了。
其实,对于上汽乘用车来说,2018并不是“寒冬”,而是快速增长的一年。其中,名爵的优异表现,成为了上汽乘用车整体大幅增长的重要推动力。2018年,名爵全球销量达27万辆,同比增加100%。
http://p0.qhimgs4.com/t01a78821f98b635f9b.jpg
在具体车型方面,全新名爵6全球累计销量近10万;名爵ZS多次月销过万,2018年全球累计销量超11万辆。而荣威方面,除了荣威RX5表现一贯稳定之外,于2018年10月26日才正式上市的荣威i5也在12月份顺利破2万辆,成为了继吉利帝豪之后又一上榜的自主品牌紧凑型轿车。
在中国汽车市场28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上汽乘用车依旧能保持大幅增长,足以证明其实力。而2019年,在更多新车型的助推下,上汽乘用车的表现依旧值得期待。
4.竞争加剧,淘汰速度加快
http://p0.qhimgs4.com/t01b6ad8c3a624be7c4.jpg
从2018年车市整体情况来看,市场已然饱和。那么在蛋糕不变的情况下,一个车企要想增长,那其他车企必定要让出自己的那一份。所以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在吉利、上汽乘用车、比亚迪等出现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伴随而来的就是长安、众泰等车企的大幅下滑。
当然,这只是前十名的情况。在前十名之后,华晨、东南、力帆、海马等甚至出现了超过30%的降幅。由此可见,在市场萎靡的情况下,车企之间的竞争正在加剧,那些竞争力不强的车企正面临大幅衰退的危机。
市场遵循优胜劣汰的规律,劣势车企的退出可以让消费者购买到更好的产品,同时,竞争者的减少也能让剩下的车企竞争得更加激烈,从而继续提升产品质量。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淘汰速度加快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