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影视作品套拍能否“长治久安”
世纪文景公司日前透露,作家六六创作的小说《蜗居》电影版权已被一家知名影视公司买下,价格超过百万。此前的电视剧版《蜗居》上演了一场停播风波,赚足人们眼球。随着电影版《潜伏》、《奋斗》和电视剧版《唐山大地震》、《建国大业》的筹备信息发布,影视作品套拍成风。套拍是否为长久之计,显现何种业内态势,业内争议不断。百万版权费看中《蜗居》事件性效应
听闻《蜗居》电影版权卖出百万价格,不少业内人士直呼惊人。“过百万的电影改编权已经非常高了,很少有作者敢开出100万的价来。”慈文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小勇表示,目前电影改编权价格一般在10万至15万元左右,较高的在30万元左右,非常有名的作者价格会更高一些。
他的印象中,一部名为《小镇警察》的小说曾卖出较高的电影改编权。“这部作品获得了夏衍文学奖的二等奖,作者开出了30万元的电影改编价。”而有媒体报道,此前畅销职场小说《杜拉拉升职记》的电影改编权不过是20万元。
“《蜗居》电影版权若真过百万,跟《蜗居》的事件效应有很大关系。”一名有30多年从业经历的电影制作人表示。
去年7月,电视剧《蜗居》登陆全国部分地方电视台,11月中旬开始在北京台影视频道和东方卫视播出。由于在播出期间反响热烈,北京台青少频道于11月18日起每天两集重播该剧,但11月22日晚守在电视机前等候观看的观众却扑了个空,本应播出的《蜗居》突然被停播,换成了另外一部电视剧。广电总局相关负责人也公开批评其“靠荤段子、官场等话题炒作,社会影响低俗、负面”。
对于电影版《蜗居》的创作,该制作人表示一定要由一名出色的导演执导,整部电影的拍摄成本在千万元以上。“一般来说,一部电影的改编权价格最高占电影总投资的10%左右,大多只占3%-5%。”对于电影版《蜗居》是否面临严峻的审查关,他表示并不担心,“创作者肯定会尽量避开审查敏感内容,而且电影的审查相对电视剧要宽松一些”。
借势炒作“榨干”好剧本
热播电视剧《潜伏》、《奋斗》、《武林外传》、《士兵突击》将登陆大银幕,热门电影《神话》、《手机》、《风声》相继改拍成电视剧,《唐山大地震》、《建国大业》也正筹划拍摄电视剧版……套拍越来越成为影视业的一种风潮。
《杜拉拉升职记》被认为是最成功的套拍案例。小说《杜拉拉升职记》2007年出版后,旋即掀起职场“杜拉拉热”,2008年底,《杜拉拉》续集出版再次推波助澜。2009年6月,徐静蕾执导的同名电影开拍,这部投资2000多万元的电影在上映前便靠广告收回过半成本,最终的电影票房更是轻松过亿。7月,电视剧版的《杜拉拉升职记》也将在东方卫视播出,开播前已赚足眼球。
在娱乐传媒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能在宣传上互相借势应该是套拍成风的重要原因。在电视剧版《风声》开机之前,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曾表示,同一部作品拍成两个模式“这样的翻拍是互相借力”。他表示,华谊兄弟购买《风声》版权之后,就开始同时筹备电影和电视剧,电影版的成功对电视剧的拍摄更有推波助澜的作用,甚至是一种免费的宣传推广。
王中磊表示,影视剧的互相翻拍,如果原来是电影,那么电视剧会完成创作者在篇幅短小的电影中无法表达的创作意图;如果原来是电视剧,则因为热门剧的高人气会带动电影的票房,为电影投资者的巨额资金先增加了一层保险。
“电视剧和电影的受众群体完全不同,所以在同一剧本改编和套拍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定位。”中联华盟文化传媒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晓霖提醒说。
“借光”能否成长久之计惹争议
业内人士表示,影视剧套拍风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好剧本太难找,能获得高关注度的好剧本更是难找。
“小说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话剧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同时也显现出影视作品创作上的匮乏。”著名导演尤小刚认为,对于影视作品来说,剧本是至关重要的。“其实不论有多大制作困难,只要有了好剧本就能拍出好戏来,演员都是第二位的。”
刘小勇也表示,创作力不够是当前市场暴露出的重要问题。“不光是套拍,老剧重拍的现象也很严重,把过去的剧用现代手法包装后重新拍摄投放市场,这是件省事的事。”
针对优秀剧本匮乏的问题,刘晓霖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现在电视剧改电影,或电影改电视剧的现象如此扎堆,正说明现在的剧本更优秀,可以适合不同产品开发”。
对于套拍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评论委员会委员马相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高收视率和票房佳绩是翻拍的主要参照系,但炒熟饭,一是有点犯忌讳,二是不容易出彩。
还有专家认为,翻拍脱离了原创,久而久之容易限制编剧的思路和视野,助长创作者的惰性,对今后影视剧的创新产生一些阻力,不会是长线大计。当红影视剧被套拍,改编大了伤筋动骨,会被认为只是“借壳”,有急功近利、沽名钓誉之嫌;简单地涂脂抹粉,容易被斥为花拳绣腿。商报记者 李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