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红红 发表于 2010-11-4 11:26:17

南方周末:《西风烈》这个土造007无害

http://i1.sinaimg.cn/ent/m/c/2010-11-04/U3088P28T3D3135651F326DT20101104071318.jpg
http://i0.sinaimg.cn/home/c.gif
《南方周末》曾在头版报道四大名捕故事

http://i0.sinaimg.cn/ent/m/c/2010-11-04/U3088P28T3D3135651F329DT20101104071318.jpg
http://i0.sinaimg.cn/home/c.gif
“四大名捕”

http://i3.sinaimg.cn/ent/m/c/2010-11-04/U3088P28T3D3135651F328DT20101104071318.jpg
http://i0.sinaimg.cn/home/c.gif
电影剧照


 南方周末记者 李宏宇 发自北京

  《英雄》出来之后,我也是骂的,都觉得张艺谋不应该这样;现在我认为我们享受了人家当时的付出。我突然觉得他是对的,你可以批判这个电影的文本,但必须有这样一拨作品来让大家关注电影市场。——《西风烈》导演高群书

  筹拍《西风烈》的时候,高群书联系过两个美国演员扮演片中的赏金杀手,他们是美剧《越狱》里的男主演米勒和反角“T-bag”。因为档期等问题,这事最后没成,现在扮演杀手的是吴镇宇和余男。

  2007年,在广电总局一个招待会上,总局副局长赵实碰见导演高群书,对他的影片《东京审判》表示赞许,她当时问高群书,正准备拍什么片子,高群书说打算拍警匪片。

  “她说你能拍007这样的片子么?我说怎么不能?她说你要拍007这样的,我全力支持你。”高群书回忆。

  他紧接着确实拍了警察,不过是描写排爆民警的低成本电影《千钧。一发》,风格写实,跟“007”完全不是一个类型。《千钧。一发》在影评人当中获得较多好评,后来还在上海电影节获得最佳男主角奖,但票房却并不理想。

  市场成绩对高群书是个打击,他决定去拍“纯商业电影”:“想做一个卖相特别明显的片子,不用大力去推,只要给院线的人一放,他们就愿意要。”

  当时有一个找上门来的项目——中影公司已开始操作的《四大名捕》。题材源自南方周末2006年9月14日的头版同名报道,写贵州省威宁县公安局一支由四名警员组成的专业追逃刑警队伍,他们各怀绝技、智勇双全,成为西南地区“名捕”。

  他们说我太“飞”了

  高群书的剧本人物就是南方周末那则报道中的四个警察:飞毛腿、大力士、飞车、神枪。故事则完全虚构:夏雨扮演的逃犯张宁,取材香港陆羽茶室枪杀富豪案杀手杨文,他匿身内地无人区矿点,落网后由“四大名捕”递解前往审判地;买凶杀人的一方另雇了两个杀手要在途中拦截灭口。警察历尽艰难,在硬件水平差距悬殊的情况下与高级杀手斗智斗勇,惟一的目的就是保护张宁活着上法庭。“第一稿大纲,谁都不满意,因为已经脱离了所有人的想象,包括电影局和中影的人。他们还是想做现实主义风格的,而我的太‘飞’了。”编剧、导演高群书说,他把《四大名捕》写成了一部商业大片:景点选择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西藏风光、航拍、直升机爆炸、美国来的杀手,还有个美国的情人……

  看景之后,他调整了外景,改在新疆,因为在高海拔地区拍动作戏几乎不可能。

  2008年5月19日,高群书写出了第一稿剧本,“他们看了说,太不现实了。”于是,他开始想法说服他们。

  中影坚持最多800万元的投资,而高群书写的是商业大片,这单合作就此搁浅。他决心自己找投资,底线是1500万的制作费。这期间他与华谊兄弟合作,执导了谍战片《风声》。《风声》给高群书带来第一次商业成功,同时也抬高了《四大名捕》的价码。“《风声》是一群人在屋子里,也没有武打也没有大场面,就花了四千多万;现在这个戏有追车、群马、爆炸、枪战……1500万怎么下得来?必须3000万。找个制片主任做预算,果然3000万元。”高群书说。

  没法拍成“007”

  《四大名捕》最终改名《西风烈》。高群书确实尝试着拍出点“007”的意思。影片里“月夜矿场”的段落,押解逃犯的四大名捕遭遇一对杀手的伏击,黑暗中不知来自何处的弩箭破空而出,既快又狠。

  但足够细心的话你能发现没有镜头表现女杀手余男如何攻击。“余男得看得见他们吧。她应该戴一个夜视仪,道具工就去网上找样子,拿出一个又一个款式,不忍卒睹,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删掉了,不能让它出现。”“最近的一集007电影,邦德从海里出来,啪地打开一个小伞——卫星信号接收天线。我也想做那么一个。做出来了,我一看这就是乡镇企业的产品。”高群书一肚子无奈,在剧情里这玩意应该是杀手从海外带来的高级货,“咱们的道具也很辛苦,开机前就开始做,一次次给你改,县一级的水平了,再改,一直到最后要拍的时候,还是一个地市级的东西,你说你拍不拍吧。”

  虽然学007,但也不能真拍成007。毕竟像机器猫一样有需要就能从口袋里掏出各种新奇装备的詹姆斯·邦德,与中国警察的角色完全不搭界。因为汽车商赞助,“四大名捕”在影片里开一辆“牧马人”吉普,就已经有影迷质疑:在那个穷乡僻壤,可能吗?高群书还是无奈:“首先他们是市局的,在西北、东北、内蒙古那些地方,市局的刑警队,开三菱越野、丰田越野,很正常的事情。牧马人跟它们是一个级别的。”

  “007是要什么有什么,还是《谍影重重》比较实在:主角受过特殊训练,借助地缘和人脉的关系,就地取材……我们这个还是学《谍影重重》多一点。毕竟警察只能用国家标配的‘五四’、‘六四’手枪,不可能用别的枪支,否则是犯法的,而且只能配给十几颗子弹。”

  《西风烈》受成本的限制,不能尽数聘请国外或香港的各种专业团队,大量的动作、效果基本“全土造”。高群书说这是在探国内电影工业的底,结论是非常不乐观。但这也怨不得那些从业者,只有行业需求够多够高,才养得出高手。

  《西风烈》也是他对电影市场的试探。没有大牌的一线的演员,高群书这个名字,他自己也说,并不具备号召力。他希望靠类型片元素把票房的可能性做大。“一部电影在中国市场,到底是什么成分在起作用,是元素,是导演,还是大牌演员?我相信是组合起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西风烈》最大牌的演员,可能是马,可能是爆炸,可能是追车……”

  电影做完,一位电影局官员原本不喜欢这个剧本,看完后“他很惊讶,说,完全超出我的判断经验,没法说好还是不好。你说它不是现实主义吧,事情都是真的,说是现实主义吧,又太神了”。高群书笑着说,“他当时用了个词,‘腾空感’。我说有害吗?‘没害。’我说好看吗?‘好看。’我说,那不就完了吗,说那么多干嘛?他说,那就试试吧。”

  从涉案剧回到警匪片

  “警匪片”在中国内地是个久违的电影类型。高群书记忆里最近的,是第四代导演滕文骥2001年拍摄的《致命的一击》,而最近成功的警匪类型片,就要回溯到1980年代末周晓文导演的《最后的疯狂》和《疯狂的代价》。

  “实际这个类型被电视剧继承了。”高群书在电视剧行业的名声,就是由公安题材或者叫“涉案剧”得来。“兴起是陈胜利,做了《9·18大案纪实》,然后拉我入伙做了《中国大案录》。我是学人家陈胜利的,从《命案十三宗》后来一直到《征服》,这样把中国电视剧的警匪类型给做起来了,包括张宏森当年写的《西部警察》,都可归进这一大类。后来涉案剧不让进黄金时间,也就衰落下来。”

  高群书认为涉案剧本身并没有问题,而是被人拍滥了。“不管拍什么剧,在电视这个公共平台,你的表达还是应该对这个社会有帮助。你写坏人写阴暗,还是为了警示后人不要去犯罪。比如《征服》里边,孙红雷那个角色很强大,实际上我表达的是:你再优秀再得人心,只要是触犯了法律,你就得完蛋。包括《西风烈》也一样,可能警察不掌握杀手那样的装备,但他掌握法律、正义。”

  《征服》是高群书最成功的电视剧作品,当年的收视率排到全国第三。“《征服》学的是迈克尔·曼的《盗火线》,就是双雄对决、犯罪、追逃。承载了警匪片的典型路数,只是拉长了。”高群书说,“实际上《西风烈》又是从《征服》流变过来,加入了西部、动作元素,还有一些个人风格的东西。现在拍电影,还是把我做涉案剧时的那种社会价值观续上,表达对法律,对规则、秩序,对某种职业的坚持。这些人拼命为什么?警察为警察的职业,杀手为杀手的职业,逃犯夏雨为了自己的诺言。”

  “我上世纪80年代看香港电影,黑帮、武打、动作、喜剧、赌片……所有类型都喜欢,都看。感官刺激都是香港电影带来的,也是那时候知道的吴镇宇。之后又接受《德州巴黎》这样的熏陶。欧美电影印象里最早接触的就是《德州巴黎》、《温柔的怜悯》。”高群书说,《西风烈》其实做了两个极端的融合:“《德州巴黎》这种人生的孤独、疏离以及失意,和一种最商业的东西的结合。”

  “只有学习好莱坞才能救中国电影”,这是高群书至今不变的观点,最近在媒体上传成“抄袭好莱坞”或者“山寨好莱坞”,他觉得委屈。“我说我们必须尊重好莱坞。我们的原子弹很牛,但核心技术不是美国的吗?美国技术拿过来,造出原子弹是谁的,不是我的吗?电影也不是中国人发明的,你拿来用,用它优秀的东西。跟中国的现实结合做适合中国人看的电影。不学好莱坞学谁?这有什么错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方周末:《西风烈》这个土造007无害

请大家牢记南瓜园网址 www.nan200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