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10|回复: 0

电视剧《知青》十大精彩看点全揭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8 11: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电视剧《知青》剧照

剧中演绎火热青春


5月29日,由张新建(微博)执导,梁晓声编剧的45集电视剧《知青》在央一黄金档播出。这部作品全景式地再现了知青群体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路历程。拍摄过程也历尽艰辛,不仅仅转场多,群戏多,还涉及众多极端天气、极端情况的体现,如暴风雨中的麦收、暴风雪中的架线、泥石流、救山火,甚至与狼、与熊搏斗。新浪大片届时将同步跟播。

  看点1 全景式地再现群体记忆

  庞大的“知青”群体是个特殊的历史产物,尤其在“上山下乡”运动达到了高峰的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中后期,城市中,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着数量不等的“上山下乡”的子女,由此产生的命运变化和情感纠葛。对于“知青”这个极具历史价值的题材,此前国内虽然不乏相关影视作品,但大都有其取材或叙事上的局限性。《知青》立体地、全面地展现知青群体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路历程。剧中故事的主要发生地,从黑龙江建设兵团至陕北的坡底村,从内蒙古的大草原到山东靠海的蔡家村,横跨大半个中国,工作生活在不同地域的知青及当地民众,也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思考追求,所涉及人物之多、所讲述故事之繁复,让这部时间跨度达十年之久的剧集,全景式地呈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宏大历史画卷。

  看点2 梁晓声献“知青”新篇

  有着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下乡经历的当代知名作家梁晓声,是知青文学领军人物,由他的小说改编或是由他本人担纲编剧的电视剧多次摘得“飞天”、“金鹰”等重大奖项。对于他来说,允许在多大程度上接近当时年代的真实特征,是《知青》创作的先决条件,他想让观众看到真正的知青是什么样子,“再不可以是一种很浪漫、很好玩的电视剧,看不到劳动,看不到知青与农民、知青与知青间的情感,只是大家谈谈恋爱,象征性的干点活。”他试图向观众解释,为什么一个无书读的时代,一个在上学的年龄集体被取缔了学习机会的时代,恰恰产生了共和国最无怨无悔的一代人?那是因为“他们曾和最任劳任怨养活中国的农民们同舟共济、抱团取暖过。”

  看点3 张新建三度结缘黑土地

  凭借《闯关东》获得2008年第24届“金鹰奖”的张新建导演,他的诸多作品如《闯关东》、《情系北大荒》、《女子监狱》、《兵谣》等总是充满着时代感怀,承载着对过往的深情厚意。谈起那场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张新建认为,这是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的特殊现象,历史对此是持否定态度的,但是知青们在艰苦磨难中展现出来的高贵品质是值得肯定和敬佩的,他们在青春最宝贵的时候来到农村和边疆,在那里度过人生最值得怀念的时光,作为创作者,所关注的焦点是能否在剧中人物的酸甜苦辣与悲欢离合、命运变化与人生波澜中,挖掘并创作出具有历史价值的独特元素。谈及创作初衷时张新建表示:“《知青》不能仅仅满足于‘说事,塑人’,它更宝贵的价值在于能引发观众去‘想事,想人’――想怎样做事,怎样做人。看完这部戏后,能够让大家进行反思,对人生的坐标有些设计和设想,是我们的拍摄目的之一。”

  看点4 艰难拍摄刷新鲁剧记录

  多年来,鲁剧一向以大气厚重的内在品格和精益求精的影像品质为业界和全国观众所瞩目,仅2008年以来,就推出了《闯关东》、《沂蒙》、《南下》、《北方有佳人》、《生死线》、《钢铁年代》、《小小飞虎队》等等。《知青》为了较为全面地展现“知青”这个特殊群体的成长往事,剧组先后转战黑龙江、辽宁、山东、内蒙、北京、陕西、浙江、上海等地,跨越八省十地市,行程近17000公里;不仅仅是转场多,群戏也非常多,仅黑河的戏份,就有男一班、女一班,很多时候一出场就是一个连,每个人都有台词、都有态度、都要有镜头;此外还涉及众多极端天气、极端情况的体现,如暴风雨中的麦收、暴风雪中的架线、泥石流、救山火,甚至与狼、与熊搏斗;在下午三、四点就黑天,平均气温近零下30度,最冷可达零下40多度的中国最北的边陲城市,剧组成员奋战了许多的日夜……其环境之恶劣、历程之艰辛、规模之庞大,在鲁剧乃至整个中国电视剧历史上都极为罕见。

  看点5 新生代挑大梁清新出演

  因为当年的知识青年奔赴祖国的农村、牧区、海岛和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的时候,年纪都不大,为了最大程度地使演员与角色的气质相契合,《知青》大胆启用了唐曾、傅晶、程皓枫、李欣凌、王凯(微博)、张龄心、霍亚明(微博)、李倩(微博)、周游、苏茂洋、瑛子、李超等新生代演员挑大梁。能够以主演的身份参与到这样大题材、大制作的剧集中来,年轻演员们也格外珍惜,从近40度的盛夏到近零下40度的寒冬,历经半年多的摸爬滚打,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尽力诠释着人物身上那个年代的特质,在地里田间学习着割草、锄地、挑水这些十分陌生的体力活,体味着父辈有憾但也有爱、有怨却又无悔的青春,像真正的知青那样,结下了最真挚的情感。他们渴望在《知青》播出后,自己的演绎能够得到当年老知青们的认可。

  看点6 众实力派演员倾力助阵

  除了摄制组的各个部门均沿用了《闯关东》的原班人马,在演员阵容上,《知青》同样沿袭了《闯关东》“以点带面,群星闪耀”的明星战略,在启用年轻演员担纲主演的同时,更邀请来刘威、岳红、杨立新(微博)、王姬(微博)、王双宝、王奎荣、杨圣文、李强、任帅(微博)、赵亮等明星助阵,在剧中分别演绎知青们的父辈或师长。他们的加盟,与新人们纯真质朴的表现相得益彰。而与具有表演功底的艺术家的合作中,年轻演员也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演技方面的巨大进步,他们亦表示:“和前辈在一起受益匪浅,感恩,感谢。”

  看点7 传递积极正面的价值观

  《知青》的全部时空长度都在十年“文革”的历史背景下,剧中所发生的事件、人物的塑造皆与此密不可分,能否更客观、也更深入地体恤那个特殊年代的社会苦难,并对之做出真切而富有批判性的艺术表达,关系着本剧艺术价值的质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特殊的历史为当时的青年提供的一条特殊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有宝贵青春的荒废,有美好理想的破灭,有生活信心的动摇,更有一代知青的奋斗业绩。在国家最艰难的岁月,是他们同当地人民一起,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支撑着共和国大厦,带着豪迈和激昂的深情走过青春与人生,较之后来的青年,他们更多一些对人生艰辛的领悟,更多具有吃苦耐劳的品格。《知青》正是在尊重并深刻理解那段历史真实的前提下,着力呈现这些对现实社会有着启迪意义的种种良好的价值因素――面对个人的利益,如何正确地取舍;面对情感的纠结,如何坦荡地处理;面对爱情的降临,如何真诚地相处;面对生命的安危,如何准确地选择……在对一代人的青春岁月进行缅怀的同时,也能给当今的年轻人带来深刻的启迪。

  看点8 既富年代感也有偶像风

  对于《知青》这样一部特殊年代的青春史诗,如何才能一方面唤起老知青对那个年代氛围的感性记忆,另一方面拉近年轻观众与三、四十年前的历史的时间距离?又是如何才能将如此宏大的叙事体系装进45集的电视剧里供快速消费,但同时又不损害它的质感?为了最大限度地还原当年知青劳动、生活的景象,《知青》剧组的美术和制景在开拍前三个月便来到外景所在地之一黑河的锦河农场,一砖一瓦建造出众多场景,在剧中能见到的饭馆、照相馆、邮局、供销社、小学校、粮仓、食堂、宿舍,墙上挂的毛主席语录和刷的标语,院子里的简易杠铃、单双杠,甚至包括绿树环绕中的一洼水塘都是剧组所挖;除了环境的准确,人物的服装、化妆、造型等等也一丝不苟的完成……保证无论何时定格,屏幕上出现的景象都不会脱离时代的风格。同时为了照顾年轻观众的口味,选择青春靓丽的帅哥美女来出演在“上山下乡”时同样朝气蓬勃的剧中人物。

  看点9 以细节动人以情谊感人

  《知青》的叙事显得从容,它不仰仗大开大合的命运起伏、激烈冲荡的矛盾冲突来制造“吸睛”效果,而是以生动的细节、细致的情感熨人心田――也许是一个个的劳动场面,一次次的口舌交锋,一场场的促膝谈心;也许是知青们对周萍这样“黑五类”子女的关爱,坡底村淳朴的农民们顶着革委会的压力善待冯晓兰,蔡家村的渔民们拿出自己家藏的海带;也许是赵父披着失而复得的大衣,怀里揣着写有“反动”言论的书籍,充满希望地大喊“中国不会垮”;也许是哪怕有着出身和家庭的限制,少男少女们仍在生根发芽、蔓延生长的情愫……所传递的既是曾经从那个年代走过的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也是对一个民族所经历的特殊时代的历史记忆。

  看点10 生于“N”年代第一部

  “生于N年代”是山东影视集团基于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将在接下来的几年间陆续推出的电视剧系列,从建国后的50年代开始,以每一个年代生人为一部作品所关照的人群,去呈现一份份可识别的集体记忆,令“生于N年代”成为主人公们的一种独特、排他的“资格”,譬如“50后”的《知青》,他们对亲情的守护、对友谊的珍惜、对爱情的忠诚、对艰苦的无畏、对逆境的坚忍、对未来所持的乐观主义精神;譬如《到爱的距离》中被称为最后一代理想主义者的“70后”的主人公,他们在现实的种种制约中,对职业理想的不懈追求;譬如在中国三十年来的深刻变革中成长起来的“80后”独生子人群,其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随着这个国家的高速运转和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异”。(TG/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请大家牢记南瓜园网址 www.nan2008.com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瓜园

GMT+8, 2024-11-29 07:12 , Processed in 0.1091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