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即将于1月4日在内地上映,我们终于要和“卡神”的大作见面了,在去影院观看神作之前,我们从A到Z总结了《阿凡达》的26个关键词。从“Cameron”到“技术革新”,从“西格妮-韦弗”到“市场反应”,可以说涵盖了《阿凡达》的方方面面,包括你知道的、你不知道的,回顾也好,总结也罢,相信可以帮助你认识一个全方位的《阿凡达》。
杰克和他的“阿凡达”
A:《阿凡达》(Avatoar)
电影中的“阿凡达”是拥有人类DNA和潘多拉星球上纳美族人DNA的混血生物,它们在心智上受到人类的控制,是人类对抗并企图驯服这个危险星球的武器。
然而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操纵这个克隆纳美人,只有DNA与他身上人类DNA配型相符的人才有这样的能力。
萨姆-沃辛顿(Sam Worthington)所饰演的杰克-萨利(Jake Sully)是一名双腿瘫痪的老兵,杰克-萨利的哥哥是这个克隆纳美人的人类DNA捐献者,他就可以操纵这个克隆纳美人,然而他被杀死了,采矿的公司为了不让砸下去的钱白砸(克隆纳美人价格不菲),必须找到一个可以代替他操纵克隆纳美人的人,这个人的DNA还必须和其配型相符,于是他们自然就找到了杰克-萨利,就这样,杰克踏上了他的“旅途”。
韦恩·D·巴洛维为阿凡达创作的人物角色
B:韦恩·D·巴洛维(Wayne D Barlowe)
韦恩-D-巴洛维(Wayne D Barlowe)是一位传奇插画家,曾经参与过《地狱男爵》(Hellboy)(为影片中的鱼人Abe Sapien注入了生命力)、《哈利波特之阿兹卡班的囚徒》(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惊爆银河系》(Galaxy Quest)等多部电影的拍摄。
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说:“我第一个雇用的就是韦恩-巴洛维(Wayne Barlowe)。他能够创造出最具科幻性的外星人,但是根据剧情需要,我们对他有所限制,毕竟电影本身也是个爱情故事。”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C:Cameron
这里理所当然指的就是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了。
如果不是对于阿凡达这一构思的执着,这位导演在拍完《泰坦尼克号》(Titanic)之后恐怕都毫无心思去做任何事了。但是按导演自己的话说,他总是随时准备着去实现他所梦想的计划:“我消失了,只是为了去做我想做的事。在完成《泰坦尼克号》(Titanic)后,我还是能够做好《阿凡达》(Avatar)的, 我花了六个月时间进行深海探险,我相信我能够做好,我们利用3D技术做了大量的拍摄,有些是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完成的。”
Digital Domain这样的公司负责为好莱坞大片打造特效奇观
D:Digital Domain
Digital Domain是导演迈克尔-贝(Michael Bay)旗下的电影特效制作公司,早在90年代中期,卡梅隆就在洛杉矶就拥有自己的特效制作公司,负责3D效果的拍摄与制作,当时的《泰坦尼克号》(Titanic)也是由卡梅隆自家的公司制作完成的。
卡梅隆一直想要挑战CJ特效,于是《阿凡达》(Avatar)便诞生了。
卡梅隆表示:“在90年代中期,2D技术已经成熟,但是3D特效还是落后,因此我决定写一个故事,一个能够推进CG技术发展的剧本。他们看到剧本后说:‘我们无法做到这样’,于是我把剧本收了起来。我们总有一天能办到的,因为‘危机就是转机’。”
2002年,他在看到《指环王2:双塔奇兵》(The second Lord Of The Rings)中的3D动画人物咕噜(Gollum)后,确定当今的技术已经可以实现《阿凡达》的设想,再配合其已经相对成熟的3D摄影系统,于是打算再次启动这个“计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