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86|回复: 1

中外企业白领自曝“裁员秘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9 08: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的冬日寒风凛冽,全球经济危机下的大裁员潮也来得愈加汹涌澎湃。

  近日,据传将裁员1500人的雅虎有一份“内部指导”文件泄密网上。文件中详细指出,经理们该如何得体地通知员工坏消息。一时间,不少职业经理人将此奉为“裁员宝典”,更有网民感慨:到底是大公司,裁员也裁得不失人心。

  外企与中国企业的文化差异,向来是白领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在这场无可奈何的全球化裁员风暴中,身处不同背景的他们各自经历了怎样的“失业悲歌”?感受了怎样的“裁员秘史”?

  网上流传的雅虎“裁员宝典”文件之一,上面清晰罗列着“十要”、“十不要”

  外企:裁员要讲人情味儿

  雅虎“裁员指导”成国内热门参考

  “不要谈论私人问题,直接切入主题;不要谈论个人工作能力的问题;不要说‘你正好有时间去休假’或者‘谁知道我又能在雅虎呆多久’这样的话;不要说员工的工作不重要……要把谈话控制在15分钟以内;谈话要清晰、简洁并且尊重对方……”

  10条“不要”,10条“要”,在带着紫红色雅虎标志的PPT页面里,分外清晰醒目。

  这一页由20条指导纲领组成的PPT文档,只是目前网上热传的雅虎“裁员指导”文件中的一部分。

  近日,一份据传为雅虎内部绝密文件的“裁员指导”在国内的网站上热传。这份文件以图片形式在网上传播,其原件为公司内部培训常用的PPT(幻灯片)。从文档上的内容来看,是用来指导雅虎管理层的经理们掌握相应的语言技巧,以尽可能得体的方式通知员工被裁员的消息。

  12月18日下午,《青年周末》记者联系上中国雅虎公司,公众与客户沟通部总监王彤一听到这个消息,赶紧忙着澄清:“中国雅虎现在是阿里巴巴旗下的子公司,和美国雅虎没有太大的关系。你说的这个裁员PPT是美国雅虎那里传出来的。”

  于是,记者当夜又试图与美国雅虎取得联系。遗憾的是,在美国雅虎的媒体联系网页上,并没有公布新闻办公室的电话,仅有填空式的媒体采访要求登记表。截至记者发稿前,美国雅虎一直没有对裁员问题的回音。

  据记者在英文网页上查询,这一起雅虎内部文件泄密事件,最初或许起源于一家美国科技网站的报道。

  12月10日,美国超人气的科技博客网站Valleywag(硅谷闲话)上,该网站的经营编辑欧文·托马斯贴出了一篇文章,标题起得很是煽乎:《雅虎绝密裁员文件曝光》。

  在文章里,托马斯贴出了那4页在各大网站上广为转载的裁员PPT文件,他甚至用有点抒情的笔法,写起了雅虎的经理们如何通知员工离开的那一幕:“通常都是那样,一个老板将员工单独地唤进办公室,他会说:‘谢谢你能进来。我有些和你有关的消息,要面对面地告诉你。对于你为雅虎所做的一切,我深表感激……’”

  这四页PPT广为转载,不但在网上颇有市场,连老牌媒体英国《卫报》都拿来作为消息源引用,评论一代“科技枭雄”雅虎的1500人大裁员事件。

  可有趣的是,这份“裁员指导”在国内外获得的反应却截然不同。

  在Valleywag上,托马斯用有些嘲谑的口吻评论说:“我们并不认为雅虎的裁员过程比其他大公司糟糕,只是它看上去有点儿令人沮丧至绝望的平庸,毕竟这可是一家曾雄心勃勃要掀起媒体革命的公司。”

  国内的网站、博客转载这份指导时,却纷纷把它捧为人性化的“裁员宝典”,不少转载文的标题改成了《看雅虎是如何裁员的》,文中多多少少带有些要学习雅虎好榜样的意味。还有网民不无感慨地评论说:到底是大外企,裁员很有人情味儿,裁得不失人心。

  外企的裁员到底进行得如何有“外企特色”?是不是真如某些身处其外的白领们所羡慕且猜测的那样:富有人情味儿?有数额丰厚的赔偿金?

  为此,《青年周末》记者在各大网站的职场论坛上全面搜寻,联系了数十名受访者,发掘到了几个颇有代表性的裁员故事。

  西门子裁员赔偿曾到一人40万元

  “我的老板是个情商很高并且很厚道的人。让我们觉得,他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比较轻易地让我接受了裁员这个事实。”尽管离开西门子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说起那段裁员经历,刘明(化名)的声音里还是带着点抑制不住的沮丧。

  在众多受访者中,刘明是最早一个给《青年周末》记者打来电话的白领。他的经历,或许算得上老牌外企裁员的一个典型性缩影。

  “那是8月的一天上午,事情来得很突然。当时,我手头正忙着一个项目,还跟同事商量要建一个数据库。这时,老板(刘明所在部门的经理)开始按个叫大家进去谈。”

  刘明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了。果然,轮到他进屋时,部门经理有些语气沉重地告诉他:以自己的职业敏感度而言,刘明他们四五个人可能要被裁员了。

  刘明总觉得一些事情是靠自己努力能改变,他就问:“老板,这事情还有没有办法挽回?”

  经理摇了摇头:恐怕无能为力。

  从经理的房间里出来,刘明有些悲怆,他冲同事说了一句:“还建什么数据库啊?回家歇着吧。”

  和某些外企当日通知解聘当日就要收拾东西离开颇不相同的是,刘明的这次裁员经历颇为漫长。据他回忆,原因之一是公司和北京市政府达成了协议,不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裁员。因此,他们几个的正式裁员通知一直拖到了残奥会前后。

  “从那天起,我就基本处于休假状态了,西门子这方面比较宽松。裁员的事不是一次谈成的,前前后后谈了好几次,每次打电话,一打就是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的。后来,在电话里跟老板沟通了好几次,澄清了以前的一些误会。”说到这些,刘明的语气还是蛮平静的。

  刘明的经理给出了“现身说法式”的解释,自己的家人也曾在西门子工作,也被通知裁员,老板想留住弟弟却也无能为力。

  不久后,这位老板的顶头上司、外籍老板又召开了一次总的“裁员大会”。

  “那老外当时眼含热泪啊,说'very sorry

  (太对不起了),北京的这个部门将不再存在。可他再‘sorry’也改变不了事实,更关键的是赔偿问题。”

  说起赔偿,刘明回忆说:“老西门子原来的赔偿方案很丰厚。”按照原来的赔偿方案,在去年年底时,西门子大规模裁员之际,曾有员工获得高达40万元的赔偿金。“当时被裁的人多,有几百号人吧,他们都在公司外面举行示威游行。那拿到40万元的,都是争着抢着想被裁员吧。”

  可到了刘明这一拨被裁员的时候,赔偿金却大幅度缩水。他说:“我拿了几万吧,这个数目和私企比起来,也算比较丰厚了,但跟老西门子的赔偿方案还是没法比。”

  UT斯达康: 总裁群发电邮暗示裁员

  和有百年历史的西门子相比,总部位于美国硅谷的UT斯达康算得上是一家新兴高科技外企。

  日前,UT斯达康宣布全球裁员10%,中国区的裁员数目一直未被透露。《青年周末》记者辗转联系上了几名该公司的员工,发现和西门子比起来,UT斯达康的裁员要来得简洁和快速得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员工告诉记者:“这次UT斯达康的裁员规模确实不小,有些部门裁员甚至可以达到50%以上。裁员是在比较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很多中层以上的领导都被裁掉了。以我们这个比较小的部门来说,被裁的十多个人中有六七个都是中层以上领导。”

  在这场旋风式的大裁员中,普通员工的离开也只是在短短的几句言谈之间。

  12月16日上午9点左右,周风(化名)正在实验室忙碌。部门主管过来找他,直接问道:“最近公司有裁员的计划你知不知道?”

  “知道。”

  “那你有没有心理准备。”

  “没什么准备。”

  “我收到一封E-mail,你的名字在裁员名单上。”

  “我知道了,我马上就收拾东西”。

  周风向《青年周末》记者描述了这样一个简单的裁员过程,他说:“就这样几句话。公司既然给我补偿,让我走人,我还能说什么呢。其实我也算是个老员工吧,已经在UT工作快五年了,对这个公司还是有些感情的。UT已经做得比较好了。”

  也许,周风还是有一定心理准备的。

  据记者向另一名UT的员工陈明(化名)了解,在裁员通知正式下发前,UT斯达康的总裁曾给公司的全体员工发了一份电邮。在这份邮件中,总裁已经暗示了中国区的裁员即将到来。“我写这封信是想告诉大家,一些中国的员工由于公司劳动力的减少将在不久的将来离开该公司。这些决定是不容易使我们想到的是哪些谁的影响。另外,我承认,你们中许多人将遗憾地看到您的一些同事离开公司。”

  陈明的确亲眼目睹了这种遗憾,他自己也经历了这种遗憾。

  “当时,我正在跟一个被裁员的同事一起喝咖啡。他是前一天接到被裁通知的,我们正在和他告别,这时接到老板的电话,让我过去聊一聊。”

  当时,陈明就明白了。“谈话的内容和其他公司都差不多。老板说:公司已经这样了,采取这种措施也是迫不得已。现在很对不起大家,但公司毕竟不是养老院,不是慈善机构,所以只能尽量在补偿上让大家满意。整个谈话很短。

  “我对公司还是很有感情的,不管怎么样,我还是赞同公司的做法,UT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人性化,对员工比较好。”说到这里,陈明的情绪激动起来,“我不希望你报道太多负面消息。一直以来,我都是希望公司好,可现在这样也是没办法。”

  记者赶忙澄清自己的采访意图,陈明的情绪才渐渐平静下来。

  “公司在处理裁员过程中,有什么地方使你觉得做得挺好?”记者继续追问。

  “这个,嗯……”思考几秒钟之后,陈明说,“这个东西就不方便说了,有些细节不方便透露,涉及到公司的一些机密。公司已经尽力了。”

  陈明式的对公司最后的维护,或许是不少外企员工共有的无奈。一面,他们对来势汹汹的裁员感到错愕和沮丧;另一面,他们又明白这是全球经济危机下要去面对的无奈现实。

  登录天涯的“裁员吧”、无忧篱笆的“职场人生”这些发帖率颇高的白领聚集论坛,诸如“今天被裁员了”的帖子处处可见。

  在这个分外寒冷的冬天,在裁员大潮中“惨烈中弹”的白领们希望能保留最后的被尊重和被理解。

  可惜的是,有些时候,这种最后的尊重也很难被保全。在《青年周末》记者联系采访的数名受访者中,相对而言,在中国国内私营企业或民营企业工作的白领们,在被裁员之路上走得更为艰辛。

  中国企业:裁员像场“攻心战”

  
 楼主| 发表于 2009-1-9 08: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谈“N+1”赔偿,被斥“你想都别想”

  高宁(化名)是个年轻的女孩子。一周前,她还在北京一家人气网站任媒介主管,一天的工作极为忙碌。虽说她的工作是跟网络打交道,可一天八小时下来,她却连多瞟几眼新闻的时间都没有。

  “我母亲有乳腺癌,我的胸部上也发现了结块。可当时太忙了,连去医院看病的时间都没有。现在突然闲下来,真有点失落和不适应,仿佛不再被人需要了。”

  电话那头,高宁的声音平静中透着伤心。

  事情发生在12月10日,当天早上,高宁正在写企宣稿。部门总监突然走了过来,跟她说:“一起出去,有事跟你聊聊。”

  在这家网站待了两年,高宁自称“已经具有了一些老员工了解信息的特殊渠道,也有感觉要裁到自己了”。于是,一出门,高宁就问:“公司要裁我,是吧?”部门总监没有否认。一问一答就如此简单地展开。

  “什么时候?”

  “今天,过一会儿运营总监会跟你直接说。”

  “好,没问题。关于赔偿我跟谁谈?”

  “跟运营总监谈。”

  这场对话就此结束,高宁回去,继续伏案工作。直到下午下班时分,高宁都一直在等这场谈话。到了傍晚六点多钟,高宁终于被叫了过去。

  “运营总监开口就说,她觉得我的职位和我的工资水平不相称,说我最多值多少钱。”

  高宁有些急了。这家网站成立三年,她来了两年,4500元的月薪也并非是最近定下来的。可现在,一说到裁员的话题,高宁却先被挑起了能力上的不是。于是,她立即回应说:“这不是我的问题,制定工资是人事的工作。如果是领导觉得我能力跟工资不相称,是不是该对人事进行相应的惩罚?”

  运营总监对此避而不答,只是坚持,如果当初由她来谈高宁的月薪,她就不会给高宁这个数目。

  “后来我明白了,一开始,她想给我降薪。如果降薪不成,就把我裁员。我不同意降薪,所以我们就直接谈到了经济赔偿的问题。”

  高宁坚持按《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公司应按“N+1”的方式对她赔偿。即从她入职起至离职的年限为N,再加上1后乘以她1个月的薪水,也就是说,需要给她三个月薪水的补偿。

  原本,高宁认为她提的要求合情合理。谁知,运营总监却甩出一句让她吃惊的狠话。

  “她说:‘你想都别想’。这绝对是原话。她说:这个部门开人,最多就给一个月的补偿。月中走的,工资开到月末,不管来了多长时间。”

  赔偿谈到这里,几乎进入了僵局。

  高宁很有些不甘心,事情进展到了这一步,她不得不运用了一个老员工特有的“资源”来为自己换取较高的补偿。她举出了公司以往解聘员工的一起特例,来为自己要求的赔偿提供佐证。

  “我说,我知道咱们公司原来有个高管,是老总介绍进来的。这女孩工作了三个月后让她走人,当时赔了她两个月的工资。我在这里两年,赔得还不如她,我肯定不能答应。当时运营总监就说:‘你确定吗?我可以跟你做个交易。’”

  对高宁而言,裁员进行得像场“攻心战”。她说:“可以说,我算是把老总给卖了,运营总监也是有她的考虑,算是一种办公室政治资本吧。”

  这个交易的结果是:高宁能拿到1万元的赔偿。这个数目,虽然跟“N+1”还有点距离,但已经让她颇为欣慰:“能拿下这个补偿,也算好了。对了,你可千万别报道我的名字和公司的名字,这笔钱我还没拿到手呢。”

  协助老板裁完人,自己也被裁了

  同样是突如其来的裁员消息,上海某民营软件公司工作的张乐(化名)有些“兔死狐悲式”的悲哀。

  张乐所在的公司规模不大,有五十余人。从9月起,因经营状况有所下滑,公司计划裁员10%。做了三年多的人事工作,张乐一直在协助部门经理完成对员工的解聘工作。

  “从9月份开始,每个月都会裁一两个员工。先从工作效率低的人入手,还要综合考虑他们的工作年限以及劳动合同是否快到期。”张乐回忆说。

  裁员的整个过程以“三部曲”的方式进行:“第一步是部门经理跟员工谈,说公司目前的处境比较困难。然后一般会给他们出示一份绩效考核表,说明他们的绩效比较差,再留下去发展空间也不会特别大。最后会答应员工多赔一个月工资,希望可以打动员工,马上离职。

  “公司之所以愿意多赔付一个月的工资,是担心被解聘员工做出一些损害公司声誉的事情。比如利用公司的邮箱给客户发造谣邮件,或是怕他带走公司的一些内部材料。因为以前发生过这样的事,老板很有顾虑。”

  尽管有这样的规定,却仍不乏“心软”的部门经理。在裁员过程中,曾有一个员工希望在公司多待两天,部门经理同意了,张乐却左右为难。为了执行老板的规定,她不得不充当了一次“恶人”。

  “我跑去告诉网管,把他的账号、权限删除。后来为了这事,我还制定了一份离职规范表,让部门经理知晓裁员的流程应该怎么走,哪些是出于公司考虑的,你必须这样做,不能再出现心软的现象。”

  在目送一拨拨同事离去后,张乐万万没有想到,同样的命运竟也降临到自己身上。

  “那是两周前的一天下午,老板在网上叫我去他的办公室。我没有多想,像往常一样,拿了一支笔和一个本过去了。当时,我完全没有觉察出他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他问我:最近工作忙不忙?我说最近招聘淡季,不是特别忙。他又问:你有没有想过,既然你现在的工作这么少,如果走了之后,有没有别的打算?当时他说的很含糊,我不是很明白。”

  直到老板明确表示解聘她的意图后,张乐懵了,她回忆说:“我只能这么看着他,不知道还能说些什么。”

  接下来,几乎是老板一人在滔滔不绝。从公司的财政困难,谈到了张乐在工作上的优秀表现,继而表达他作为企业领导的歉意。可这些,张乐已经听不进去了,她笑笑说:“老板都是‘人精’,这一套我也会说,那只不过为了安抚员工的情绪。”

  以往,张乐公司裁掉的员工,都由张乐来进行这样的面谈。这一次,同样的面谈发生在老板和张乐之间。唯一不同的,是曾经的发言者变成了聆听者。

  张乐有些心灰意冷,正琢磨着转行。她说:“我看了太多的人被裁掉,已经有了心理阴影。”

  “大外企至少不会骗你”

  裁员文档中还考虑到员工生日会

  时值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寒冬,裁员潮也来得一浪猛似一浪。

  早在10月底,网上就有一份名为《大裁员第一波》的帖子在各大论坛热传,帖子上列举了将近200家中外名企。这份帖子还未沉下去,真实的大裁员故事已在现实中上演。摩托罗拉、联想、UT斯康达等等知名企业均公开宣布裁员计划。

  裁员,已经成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中国白领们不得不去面对的现实。

  既然如此,在这场中国企业几乎与外企同步进行的裁员大潮中,他们彼此的不同到底在哪里?白领们更希望置身于怎样的公司环境之中?

  刚从私企出来的张乐,显然更推崇外企一些。那次采访后,她特意给记者发了一份题为《马士基信息处理(广东)有限公司员工沟通大会》的文档。马士基是一家总部设在丹麦的全球集装箱海运巨头。这份文档长达20页,里面有关于裁员的答员工问,方方面面都有涉及,内容很是详细。

  张乐对那份文档不甚感慨:“他们的HR做的真的很专业哦,所有问题都想到了,连生日party(派对)都没有忘记,大公司就是不一样啊。”

  张乐提到生日派对,是因为那份裁员问答里有这么一条:“问:公司还会提供annual party(年会), birthday

  party(生日派对)吗?答:annual part就不会有了,因为人员逐渐减少。birthday

  party还会继续,SRC的sports activities(体育活动)会照常。”

  外企老板不说真话,但也不说假话

  记者还联系上了另一位曾在国企和外企都工作过的芯片工程师小陈。

  “我觉得还是外企好一些。”小陈的回答很干脆,“外企老板和中国老板不一样,他可能不能说或不想说真话,但他至少不会说假话。比如说,大多数外企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股价一暴跌,外企老板会出来承认,公司流失了很多订单。对于员工和股东,他会告诉你真实的信息。但如果你问他会不会裁员,也许他知道,但当时那种情况下他不能告诉你,他就会选择不说。

  “另外,即使裁员,如果是跨国企业,它会尊重分部所在国的法律法规。我以前去美国出差时,跟好多美国同事聊过。他们如果被裁员,只配半个月的薪水。但在中国,我们的《劳动合同法》要求‘N+1’的赔偿,外企就会照这个赔偿额度来,它在中国付出的裁员成本要更高些。他们算是裁员不裁人心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请大家牢记南瓜园网址 www.nan2008.com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瓜园

GMT+8, 2024-12-25 08:57 , Processed in 0.09436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