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54|回复: 0

3年超日本18年赶美国哪个能实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6 1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9年的春节已经到来,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牛年实质上才真正的向我们走来。2009年的经济,很多人只看到危难的一方面,但我们还要看到机遇的一面。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从整体意义上来说,对我国的经济是有好处的,尽管它给我们制造了很多困难。我们也要看到,中国在修正后的2007年GDP超过德国之后,《华盛顿邮报》甚至预测:中国经济最快将在3年内超越日本,在18年内超越美国。

    就此金融危机而言,是国际主体世界发生的一次纠偏式的修正,是为了避免经济的高速行驶的列车继续偏离轨道,到最后车毁人亡不可收拾的局面。历史上看,每一次大的危机,都有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替代旧的发展模式。美国1929年的大危机,彻底终结了只靠看不见的手来配置资源的历史,70年代的石油危机使得世界的能源使用更加有效率,199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使得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外汇储备,企业升级换代,这一次金融危机,将是我们重启内需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契机。

    追求经济增长是没有错,但经济增长的方式却需要不断地更新。过度依靠外需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在过去的实践证明,已经不合时宜。特别是这一次主流经济体遭遇重创之后,这种弊端就越来越明显。依靠自身消费——生产的循环模式,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共识。由此观之,我们经济增长方式肯定要转移到内需推动型的增长,主要依靠国内市场来消化我们的生产产能。现在我们的外需减少、内需尚未启动,这个环节没有衔接好,因此我们会遇到阵痛,但这种转变是迟早的事情。

    依靠内需推动型的增长,不是说不要外需拉动了,事实上,外需拉动型的增长模式为我们的经济带来了巨大效益。国家统计局22日发布的初步核算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历史数据显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1986年突破1万亿元,2001年突破10万亿元,2006年突破20万亿元。从1986年的一万亿,到2008年的30万亿,可以说是改革开放带来巨大的增长,我们参与了国际分工。有人说东南亚的模式已经证明是失败的,但我们和东南亚不同,一旦外需锐减,我们还有13亿人口的内需市场,这些市场需要启动。

    国际经济的动荡不是减少对外开放的理由,相反,还是要更加注重国际市场的支点,我们国家去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达到了20%,这说明我们在参与国际贸易我们获得了巨大的好处,整个世界也同时获得巨大的收益。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只是对我们世界经济发展旧有模式的否定,危机将催逼出来新的模式,也迫使那些既得利益集团做出最大的让步,使得整个世界经济的利益重新分配。

    毫无疑问,美国是世界经济最大的龙头,在这次真正的世界贸易全球化中,美国是主导者,欧洲是参与者,但欧洲没有获得相对较多的利益,现在欧洲很多学术界在批判现代化和全球化,其实是在批判美国的现代化模式和全球化模式,至于说货币主义在美元极不稳定的背景下塌陷,是有着其历史根据。我们要看清楚,看清楚国际利益的动向,毫无疑问,我们是该启动内需推动型的增长模式,但同时要注重外需拉动型的模式。不能非此即彼,更要看清楚现代世界经济的关键性行业在哪里?我认为,中国要重点关注国际金融市场这一块,加大金融产业的发展力度,合理的利用外资,保护我们的外汇储备,从而保护我们的实体经济。

    美国将在未来的相当长的时间内,主动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我们要规避其风险,积极从中寻找机会,中国的经济总量不是世界第三了吗,很多研究者说将在三五年内超过日本,但我们要明白,这只是经济的总量。至于美国,恐怕还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总量方面还将继续领先我们。

    至于这一次金融危机的第三波——冲击实体经济何时结束,我觉得需要看美国的金融市场何时恢复信用,但最关键的是看我们的实体经济何时能够消化过剩的产能,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何时确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一次金融危机的严重性,不会象此前媒体所言的那么悲惨,几乎接近大萧条了。这一次金融危机是西方国家的一次话语权的大洗牌,对我们的影响是通过外需来传递的,随着我们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比如,有扩大需求、增加投资的十项措施,也有调整结构、振兴产业的十个规划,还有为国民经济长期发展打后劲、打基础的十几个科技创新的专项。2008年第四季度GDP增速虽然急转直下,但是,12月份,货币信贷、消费、投资、出口、工业生产等方面,开始显露一些积极的变化…… 借此,我们国家将率先走出危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请大家牢记南瓜园网址 www.nan2008.com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瓜园

GMT+8, 2024-11-15 16:35 , Processed in 0.10949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