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86|回复: 0

南方都市报:香港导演集体北上之后的困惑(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5 18: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宿事件》的“惨痛教训”让尔东升痛下决心,为内地“量身订做”了《枪王之王》

《大内密探灵灵狗》

《十月围城》

《枪王之王》


  在雍和宫附近的一家小面馆里,陈嘉上捧着一碗面,吃得津津有味;在竞园赶往王府井的路上,刘伟强堵在东三环外,很闹心;此时的关锦鹏正在苏州拙政园享受着鸟语花香,发着小呆……“如果在北京开香港导演协会的年会,应该没什么问题。”刘伟强曾这样对记者说。如今,这些“香港名导”已经开始适应“北上”之后的日常生活,但是他们和内地制片商以及从业人员的合作,却进入了有点尴尬的磨合期。

  从2003年CEPA签订以后,内地和香港在电影方面的合作越发紧密。这两年,内地电影票房的跳跃式增长,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香港导演跨过深圳河,把事业的重心北移,并且在内地开出了工作室。内地出钱,香港导演出力的合拍片也形成了稳定的运行模式。

  香港导演近几年对于内地影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据统计,2010年的十大华语票房单片中,香港导演的电影就多达五部。香港导演用最快速的方式引进了商业片的操作理念,带来了口碑和票房兼收之作,像《十月围城》、《画皮》等堪称合拍片的精良范本。另一方面,在这一片繁荣之余,香港导演依旧还没完全适应内地的电影生态,在制度以及合作方式等方面都还在探索状态。由于内地的审查制度,很多香港导演从原本擅长的警匪、都市等现代题材转到更容易通过的古装题材,这也导致了古装片的“扎堆”现象。那些投奔内地大制片方、合作开工作室的香港导演们也不见得一路顺遂。前有陈可辛和博纳因理念不同而分道扬镳,后有彭浩翔和江苏广电的合作因合约问题而没了下文。同时,也有部分香港导演的作品又被冠以了圈钱烂片的称号。

  在这波北上小高潮继续高涨之际,南都记者走访了不少香港导演和业内人士,听听他们对于北上之后进入磨合期的看法。

  为什么要北上?

  2009年2月,陈可辛的“人人电影”在北京成立。对于在京成立工作室,他这样形容道:“内地的电影市场容量很大,而且正在上升阶段。在内地成立电影工作室在投资、选角、拍片、审查等方面都相对便利一些,省时省钱,同时内地影视拍摄地资源丰富。”陈可辛的这个结论是在《投名状》大获成功后得出的结论。该片以近1.9亿的票房创造了2007年华语片的票房神话。

  2010年6月,光线影业宣布聘请陈嘉上为公司顾问。陈嘉上对南都记者表示,北京早就成为了华语电影的中心,“香港市场真的很小,普通人的生活千篇一律,除非你在香港只拍小投资的电影,否则就没有拍片的机会。要想拍投资大点的影片,导演就必须走到内地去。”之前,陈嘉上成功地拍摄了《画皮》。他加盟光线后首部执导的电影作品《画壁》目前正在抓紧时间赶制后期中,该电影投资上亿。“这部戏的特效镜头就占全片的四分之三,如果在香港拍就没这个可能,投资成本太大了,但在内地就有这个可能。”

  近几年,由于内地电影的蓬勃发展,香港导演从单纯的合作拍片到如今主动出击成立独立工作室,或者寻找内地伙伴。因此,我们还看到了吴宇森牵手小马奔腾、刘镇伟与乐视网牵手成立乐视镇伟工作室、马楚成与北京星光国际联合成立了星光国际内地工作室。北京之外,唐季礼把工作室放在了风光秀美的云南、关锦鹏选择江南水乡苏州。就连被誉为香港本土电影最后一个堡垒的杜琪峰,最近也表示自己北上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北上成绩

  2010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成绩突破100亿,在这数据背后,有着香港影人的一份功劳。据《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中,香港导演的作品成为了内地票房的重要组成部分。票房前10名中五部作品出自香港导演之手。其中包括逼近3亿的徐克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破2亿的叶伟信的《叶问2》、1.3亿的刘伟强的《精武风云·陈真》等。北京新影联院线副总经理高军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这样评价香港导演:“目前,内地电影市场中香港势力是不可或缺的一块,他们用一个最快速的方式带来了商业片的经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香港导演的作品将会占到内地电影票房很大的一个比例。”

  但也不是说香港导演独占整个市场。冯小刚、陈凯歌、姜文联手霸占今年贺岁档,香港导演集体缺席就是个很有意思的证明。对此,陈嘉上对南都记者表示,这对香港导演而言是个机遇,“饼做大了,我们也就有更大的市场去消化了。”按照陈嘉上的观点,香港导演在内地目前适合用中高投资,打造最合适的商业片,之后应该转向中型投资,把中国的电影产业推向更大更健康的方向。

  北上之困

  合作之困

  代表事件:陈可辛和博纳高调牵手到低调分手

  2009年2月,“人人电影”成立,放出豪言,要三年内拍15部电影,总票房20亿“人人电影”由陈可辛、黄建新领衔的“我们制作”和于冬掌舵的博纳影业联合成立。但谁也没想到,人人电影的首部作品《十月围城》却成了陈可辛和博纳合作的休止符。对此,陈可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顺着发行的思路《十月围城》卖钱了,接下来我们应该拍《十月围城2》——— 当然,于冬没有跟我这么说,他只是要更赚钱。如果更赚钱,那就意味着演员的片酬要更低,制作成本要压缩,这个我觉得很难很难,因为我觉得那样的话,我就保证不了水准。所以我就没有再做下去。”另外,据陈可辛的表述,其实在《十月围城》还在制作期,他和博纳的分歧就已经产生。

  在这之后,“人人电影”变身为“我们制作”,《神奇侠侣》、《武侠》等电影接连问世,在这些电影背后,大家又看到了另一个内地制作发行巨鳄———星美影业。星美影业的总裁覃宏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提道:“我和陈可辛是特别好的朋友,真正打出来的朋友。陈可辛的《如果·爱》是我进入电影圈后,做的第二部电影。当时我的经验还很少,开始时和他有不少矛盾,到后来就合作得非常好。经历过之后,现在我们之间的信任是不用说的,我们俩不仅仅是商业合作者,还是朋友。下面还有很多戏可以合作。”

  一江水养两样人,香港导演和内地制片商之间在电影理念方面存在分歧是肯定的。这也是香港导演北上之后经常碰到的问题。近期还有彭浩翔。2010年年中他和江苏广电集团高调签约,但之后双方由于合约上的分歧而陷入合作的僵局,原定于去年开拍的《会撒娇的女人最好命》最快也要到今年才能开机。

  圈钱之困

  代表事件:王晶等导演被指用“烂片”圈钱

  香港导演北上,带来了不少精品,同时也有一些评论界眼中的“瑕疵”作品问世。像王晶的《大内密探灵灵狗》、刘镇伟的《月光宝盒》等等,但这一片骂声中,这些电影的票房却是让投资商相当满意。因此部分导演被业内人套上了“圈钱”的帽子。

  “时不时听到说香港导演现在越来越多烂片了,说王晶又拍了个烂片什么的,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大家都很努力地付出很多,要很早起来工作,要拍片、要剪片、要宣传……”说到王晶,刘伟强颇为不平,“说《大内密探灵灵狗》是烂片,但人家的票房却出奇的好,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王晶不过是想看看无厘头电影在内地的市场到底如何,也给出了香港导演在内地拍片的另一种类型可能。”

  对于同一个问题,陈嘉上则比较客观地分析道:“在内地市场,香港导演想要抓住电影观众的心,最主要是学习如何‘往上走’。”陈嘉上认为,由于票价高等客观原因,内地电影观众中产阶级比较多。“内地观众和香港、国外观众很不一样。这些地区的观众都是年轻人、中学生、普通打工为主,这在内地是不可能的。内地观众对于电影文化素养的要求相对比较高。但香港导演习惯拍摄娱乐片,所以想要真正融入内地市场,其实是挺难的。”

  陈嘉上表示,如果香港导演在内地不好好学习的话,迟早会被淘汰。“其实本土导演应该是一个工业主角。拿香港的例子来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有韩国、日本导演在香港拍片,慢慢他们就退出了,因为本土导演上去了。我觉得内地市场也会根据这个规律走的,但香港导演由于也是中国人的原因,因此也不会那么悲观,在和内地融合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属于我们的相处方式。”

  审查之困

  代表事件:尔冬升为内地“量身打造《枪王之王》

  2009年,尔冬升拍成了描写华人在日本社会底层艰难求生的《新宿事件》,成龙、吴彦祖、范冰冰等众多明星的加盟,但最终因为暴力血腥等场景而无缘内地大银幕。对此,尔冬升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说道:“我没有后悔过,也有人说可以进行删减再上映,起码可以赚些内地的钱。对此我是完全反对的,因为删减后出来的效果会非常差,最终观众只会骂我。像之前杜琪峰的《大支佬》就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据估计,投资近2亿港元的《新宿事件》,由于放弃了内地市场,损失超过3000万港元。但由于香港市场日渐收窄,而内地市场又蓬勃发展,有过“悲惨遭遇”的尔冬升也动了北上之心,“现在内地市场才是王道,我也要吃饭的啊。”

  在《新宿事件》之后,尔冬升作为监制参与了庄文强和麦兆辉的《窃听风云》。内地冲破亿元的票房加上优异的口碑,让《窃听风云》成为了警匪合拍片的典范。但还是被发现,为了规避审查,《窃听风云》内地和香港依然是两个不同版本上映,这也为尔冬升带来了不少麻烦。因此,他曾一度想把视角放到古装题材上,翻拍《三少爷的剑》。“但我去电影局看备案的时候,吓了一跳,已经有着20多部古装题材了,而且都是香港导演。我想现在大家都遇到了这个问题———只有在古装戏中,才可以允许打打杀杀。但观众的审美迟早是有疲劳的一天,我不想自己辛辛苦苦拍出的戏最终成为潮流的淘汰品。”香港导演一股脑地去拍古装片,为的是在审查过程中省事。但是,除去徐克等少数几人,香港导演最擅长的套路却都是警匪题材。

  “我觉得我们不能逃避审查,而是要适应它。”尔冬升决定开拍《枪王之王》。“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为内地‘量身打造’的本子。”尔冬升开玩笑似地对南都记者介绍道,“我一再强调,本子里不能出现枪杀警察的场面,更不能丑化警察。”最终,《枪王之王》虽然在票房成绩上表现不俗,但口碑却稍显落寞,评论认为尔冬升“量身打造”的行为略显谄媚。但对于香港导演而言,这是个重要的尝试,适应总比逃避要好。目前,尔冬升也在内地成立了工作室,但并非注册性质,用他自己的话形 容 ,“ 这 更 像 一 个 沙龙,给创作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特别是在编剧层面上,希望可以交流各自的经验。”

  专题策划:方夷敏 虞晓毅 统筹:方夷敏

  采写:南都记者 张麟 简芳 实习生 李珍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请大家牢记南瓜园网址 www.nan2008.com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瓜园

GMT+8, 2024-11-17 14:10 , Processed in 0.17868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