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85|回复: 0

领略云南“黑白”两大产盐地风采 云南“黑白”两大产盐地旅游介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23 13: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云南有两大食盐盛产地——黑井古镇和石羊古镇,从地名来来说,这一“黑”一“白”的古镇为云南省食盐生产贡献了突出的成绩,这里不光有悠久的造盐文化,更是引人入胜的风景胜地……
清朝康熙年间,《滇南盐法图》对于云南古代盐井的生产就有了比较具体及详尽的描述,后来有学者和专家剖析,盐井生产主要分为自然卤泉的直接利用、陆上造井取盐和河中造井取盐三种类型,尤其河中造井取盐是云南井盐生产中的一大特色 ,同时阐述了云南古代井盐生产的汲卤、输卤、煮盐和成盐的生产工艺 ,从而论证了云南古代的井盐生产方式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滇南盐法图》作为反映云南地区井盐生产的风俗画 ,在少数民族的科技史上有重要意义。

黑井古镇大盐锅
黑井古镇
黑井古镇位于恐龙之乡禄丰县,自古以来是个产贡盐的地方。它依山伴江,是个久封于龙川江河谷中已经差不多一个世纪的小镇。
关于黑井,金庸《天龙八部》有语:“保定帝下旨免了盐税,大理国万民感恩。云南产盐不多,通国只白井、黑井、云龙等九井产盐,每年须向蜀中买盐,盐税甚重,边远贫民一年中往往有数月淡食。保定帝知道盐税一免,黄眉僧定要设法去救段誉以报……”黑井,就是大理国仅有的9个盐井之一。

黑井古镇熬盐
黑井产盐的历史悠久。在距今4000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彝女阿招在黑牛的引导下,发现河边山脚处有卤泉自然溢出。从此,黑井先民采卤而食;青铜器时代,他们掘池储卤,用原始的薪炭法制盐;南诏时期,掘池汲卤,用釜煎盐,黑井盐成为专供王室的贡盐;元代,中央置威楚路提领管黑盐井盐运使司。但在这两千年中,黑井仅仅开挖了两三口盐井。明洪武年,黑井设正五品的盐课提举司,直隶于省。中央从应天府迁来64名身分非同一般的灶丁,大力开发黑井。经过数百年发展,到清朝,黑井盐业到达鼎盛,盐税竟占到云南盐税64%。解放前,黑井设场务公署,但海盐的“入侵”,使昔日富甲一方的盐都,因失去支柱而走向衰落。

晒盐场

黑井古镇盐井、滤棚
斗转星移,沧桑变迁。“盐城”早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却留下了古色古香的具有唐宋风貌坊巷,颇具明清风格的民居,碑刻、石雕、古塔、石牌坊、古戏台,以及古寺庙、古盐井、煮盐灶户等,特别是享誉省内外的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典型的武家大院,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客。
“王”字型的武家大院豪宅、贞节牌坊、道光皇帝的御笔、飞来寺、以前曾产过盐的盐井及卤水池子仍留在那里。在龙祠内悬挂着雍正皇帝所题写的牌匾,上书“灵源普泽”四个大字。此匾长2米多、宽80厘米,匾上雕有9个龙头。 “灵源普泽”四字也正是雍正皇对当时黑井卤水惠泽普天下的评价。还有始建于明末,完工于清道光年间,至今仍发挥着防洪作用,护卫着黑井镇的安全的黑井庆安堤,也是一个不可不去的地方。那些古盐井,煮盐灶,仿佛在向人们倾诉着历史的久远和沧桑的变迁……
古巷幽幽,木刻花窗,雕梁画栋上附着的蛛网尘丝,青石板路上的深深蹄印,无不在诉说着它的历史与曾经的辉煌……与丽江古城的小桥、流水不同,黑井古镇则多了几分古之悠悠,情之绵绵。龙川江穿城而过,红砂石铺就的汉代马帮道与城中宽不过三尺的街巷相依相偎。月朗人寂的晚上,红砂石砌成的石碑坊漠然矗立,五马桥边的万家灯火,叙说着一个遥远深邃的繁华世界。绵绵秋雨中,伍家大院风化的石柱脚、黑井文庙中斑驳的石墙都在诉说着一种破而不衰的风骨。


石羊古镇风采
石羊古镇
据志书记载:西汉时,石羊小镇因掘井取盐获石如羊而得石羊之名,以后,小镇便叫石羊至今。自西汉小镇盛产食盐,到唐代小镇已直属都督府统辖。元朝朝延还在小镇设置正七品盐税官。明清是小镇盐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先后开辟井洞60多处,家家户户挑来盐水,用特制的“鸡窝灶”、“盐锅”煮盐。煮盐户多达700多户,年产量1000多万公斤,所产白盐洁白芳香,除供应周边县百姓外,还远销四川、大理、西昌一带。制盐业的兴盛,带动了石羊商业的发展,石羊小镇万商云集、市井繁华,同时也给石羊带来了多元的文化,石羊孔庙及孔子铜像就是在石羊因盐而兴的大背景下修建和铸造的。

庆丰井
解放后兴建的石羊盐厂已经关闭停产,传统的取卤制盐更只是存留于老一辈石羊人的记忆中。仅剩下几口古老的盐井仍安静地守候着石羊,守候着孔庙。
取卤仪式在西汉古盐井──庆丰井举行。在昔日的庆丰古盐井井口处,新建成了石羊盐业博物馆,馆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介绍了石羊盐业发展历程,以及制盐工艺、制盐工具等等,让游客对石羊这个“滇国盐都”有一个粗略的了解。

庄重的祭拜仪式
取卤之前,在祭师的带领下,12名身着黄布衫的盐工分三排,站在龙女画像前,祭师读祭文、拜龙女、祈祷祈福──这是追忆古时传说中龙女牧羊发现盐,石羊用盐而留的历史遗痕。

庆丰井内的晒盐场
“取卤罗!”随着12个身着土黄色衣衫盐工齐声呐喊,盐工们挑着盐桶,走下古老盐井,汲上卤水,走出井口。随后,在“送卤罗!”的盐工吼声中,一路时而哼着歌谣,时而呐喊,担着卤水,向象岭山脚的卤水压力池走去,山道弯弯,路径狭窄,盐工们步履蹒跚。当将卤水倒入压力池,盐工们又齐声呐喊“晒盐罗!”此时,卤水通过竹制涧槽,流至晒盐蓬喷洒而下,盐水经晒盐蓬上的山竹草过滤,滤去杂质,提高卤度后,再流入煮盐的鸡窝灶,经搅拌、煮盐、烤盐等工序,几番熬制,雪白的石羊白井盐终于制成。从取卤水到白盐制成,工序环环相扣,游客们对这一古老的制盐工艺啧啧称奇。于是,在喝着红盐茶的同时,也纷纷购买印有自己姓氏的工艺盐,留作亲历白井制盐的纪念。
寻觅“千年古盐井”,见证“百年晒盐蓬”,重温久远的古代盐工取卤的沧桑、神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请大家牢记南瓜园网址 www.nan2008.com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瓜园

GMT+8, 2024-12-25 00:31 , Processed in 0.08312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