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49|回复: 1

引进片译名出炉始末:一场心血来潮的流水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7 01: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的引进大片,名字都比内容“深奥”的多。叫“致命XX”的,电影里绝没有半点惊悚情节;有团体枪战场面的,免不了被冠之“XX特攻队”。总之,就是把平淡的往惊心动魄里整,把清新的往凡世俗套里塞。偶尔碰到一两个难以言喻的文艺体,那你一定是遇上传说中的心理片了。比如最近一部叫做《专扁衰仔》的好莱坞电影,就被改成了喜闻乐见的名字——《美少女特攻队》。

  有时候,你会忍不住猜想这些奇怪的片名出自何人之手?电影译名是否如同整形,碰到一位高明的,就是妙手天成,碰到一位不负责任的,绝对是暴殄天物。近期正值引进片上映高峰,多部大片的中文名就引起网友非议。

  现在我们的调查记者,就走近这么一批参与引进片改名的业内人士。他们会用经验告诉你,改名就是个心血来潮的流水活,和那些繁琐的审查手续其实没太大关系。

  流程

  发行方决定改名,身边的朋友也会给点意见

  在北京经营一家影视文化传播公司的T先生引进过多部“批片”,也参与了不少改名。

  他解释,其实译名的归属权是版权方和发行方,“制片方只是起到参考作用,但一般我们不会拿给美国制片方参考,因为他们不懂中国的市场和国情,给他们参考等于对牛弹琴。”而译名很大程度上就是给电影换“包装”,国内的发行方拿到片子,首先肯定先要尊重英文原名,在它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市场改一个适合中国人审美的名字。

  “比如《怪物史莱克》,它的官方海报上就是Shrek,在国外,人家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但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只知道是个名称。所以,它要吸引中国观众,就要加个‘怪物’的前缀,这样观众才会理解。”

  如果把“译名工作”看做一个流水线,它的过程也并不繁琐。

  接片

  国内版权方购得版权之后,由中国电影进出口公司来负责进口,并委托中影和华夏两家公司发行。

  改名

  与外界猜想的不同,参与译名的人并非一个固定人群,T先生透露,这群人可以是版权方和发行方内部的人,也可以是他们的朋友,甚至一些普通观众也可以参与进来,但同行,例如其他有进口片引进权的公司,甚至是不相熟的导演都是首要排除对象,这也是出于同行业竞争的考虑。

  定名

  当有几个备选名字,难确定用哪个的时候,他们一般采用比较公平的方式——投票选择,哪个票数多,就用哪个。当然,这个并不是常用手法,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这样做。

  送审

  译名工作完成之后,送审是最重要的一环。进口片送审过程中,在报审表上有一栏“原名”和“中文片名”,分的很清晰。如果译名做得好,审查小组就不会有异议,但做得太差,望文生义,他们就会提一些意见。T先生表示,在译名上审查小组没有硬性规定,这就跟取国产片片名一样,只要不是血腥暴力,一般名字都没问题,甚至电影局和中影进出口公司还会适当给你点建议。

  (本版撰文/记者李芳明)

  个案

  《盗走达芬奇》,就是沾了《达芬奇密码》的光

  在T先生看来,译名的工作,随意性是很强的,也许这个片名几个小时就定下来了,也许得用上两三周的时间。

  据他回忆,自己曾引进过一部《Chaos》,直译过来为“混沌”,拿过来一看中国观众肯定理解不了这片子究竟讲什么,后来就直接改为《乱战》了。

  而《盗走达芬奇》的译名过程则有点繁琐。

  这部片子是T先生在一个电影网上看到的,因为不懂波兰语,也不懂法语(法语字幕),他硬着头皮单纯看画面,觉得这片子拍的巨有好莱坞范儿:几个大盗想办法将达·芬奇那幅《抱银鼠的女子》名画弄到手,这感觉就像是波兰版的《疯狂的石头》。

  当时看完影片的T先生还跑去“质问”宁浩:“你的《疯狂的石头》是不是模仿了这部片子啊!”回头T先生赶紧跟制片方把片子谈了下来,但是片名却把他给难倒了。

  “这片子叫Vinci,翻译过来就是《芬奇》,我说这玩意怎么弄啊,片名里连个‘达’字都没有。在片名的问题上,我把身边的朋友都请了过来,包括一些普通观众来看片子,完了之后大家一起讨论,当时弄了一大堆什么《盗画追踪》,什么《盗宝》乱七八糟的,都觉得不够新颖,挣扎两三天之后,灵光一现:当时有个私心,《达芬奇密码》不是正在上映么,我就赶这趟车,反正都是跟达·芬奇有关的,我的片子是讲偷画的,那不干脆就叫《盗走达芬奇》得了。”

  《盗走达芬奇》在《达芬奇密码》上映半年之后与国内观众见面了,这个名字为电影赚了1300多万人民币的票房,这也是当时非美批片的最高纪录。

  争议

  改名看似随意,但改后引发的争议和影响却不小。

  “一个片名的好坏直接关乎着有没有观众去关注它。”采访过程中,这些业内人士反复强调着这句话。

  一名院线相关人士这样跟记者描述,如果片名能吸引人,它至少成功了一半。在他记忆里,在译名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还是那些老影片,《乱世佳人》、《魂断蓝桥》、《蝴蝶梦》等等,“这些名字既符合原来的主题,又很有中国文学的魅力。而现在很多片名就明显没那种感觉了。”究其原因,他认为还是水平有限。

  “80%都是四字结构,《阿凡达》很失败”

  现任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总经理的周铁东,也对一些引进片改名的漫不经心表示不满,“中国哲学讲求四平八稳,基本上80%的进口片都是四字结构,这些做译名的人下意识认为,不这样就不行了!”去年热映的《阿凡达》在他眼里就是一个典型译名失败的例子。周铁东介绍,Avatar词源为梵语,本意为“降凡”或“下凡”,指“天神下降并化身为地上形象”。他认为,翻译时至少该还其本义,而不是敷衍地音译了事,更何况还是一个错误的音译。“试想,如果阿凡达没有‘好莱坞大片’以及‘詹姆斯·卡梅隆’作为附加标签,其市场定位效应便几趋于无。

  “译名整体平庸,约定俗成的太多”

  影评人张小北也有类似的观点:“整体来说,是有点平庸,说译的不好,也谈不上。现在译名基本是两种模式,第一是约定俗成的,以续集电影为代表,另外就是所有皮克斯的动画,都叫XX总动员;第二就是通过英文原名译过来的,比如《功夫熊猫》、《加勒比海盗》。要说译得比较成功的,个人认为《盗梦空间》(《直译《奠基》)就很不错。”

  按张小北的理解,想要做好一部进口片的译名首先要对欧美影片很熟悉,也得了解中国观众观影口味,而文字功底更是不可或缺的。

  猜想

  Q:《哈尔的移动城堡》如果引进续集,该叫什么名字?

  A:《哈尔的联通城堡》。

  Q:《加勒比海盗4》能有更激情点的译名吗?

  A:《加勒比high到死》。

  Q:有什么影片能让全球的译名都一样吗?

  A:有,《2012》。

  规律

  “致命”“终极”最常用 山寨佳片名赚宣传

  根据网友总结,“终极”、“致命”、“决战”、“非常”、“特工”、“极限”、“迷途”等在进口批片中出现频率颇高,引进动画片则离不开“总动员”、“大冒险”等。对于这类高频词,上海联合院线副总吴鹤沪称,“比较通俗易懂,一听就能代入剧情。”博纳文化发行部副经理于昊称,这些耸动、刺激的片名,往往能吸引到观众掏腰包入场。

  自《生死时速》后,凡是跟速度有关的影片都爱用“时速”,如影片《危情时速》最终内地票房为6550万,作为一部事先没有多少宣传的批片,该成绩十分喜人。而四字片名常常发生“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的撞车事件,比如发生在地铁里的叫《地铁惊魂》,发生在公路上的就叫《公路惊魂》,孤岛上的自然叫《孤岛惊魂》。

  IN

  《奠基》——《盗梦空间》

  《漂亮女人》——《风月俏佳人》

  《赛尔玛和路易丝》——《末路狂花》

  《飘》——《乱世佳人》

  OUT

  《第七只断手》——《当树枝折断的时候》

  《游客》——《致命伴旅》

  《肖申克的救赎》——《刺激1995》

  各地译名大不同

  同一部电影,在中国大陆、香港与台湾也会出现不同译名,三地译名特色迥异也成了电影圈的一道有趣风景。如阿诺·施瓦辛格出演《终结者》一炮而红后,他所主演的电影在台湾几乎全被冠之“魔鬼”:《魔鬼末日》《魔鬼复制人》《魔鬼司令》《魔鬼大帝:真实谎言》等。香港则是不管英文直译,另辟出一番港式风味。

      内地         香港      台湾

  《宇宙通缉令》 《最后一强》 《救世主》

  《国王的演讲》 《皇上无话儿》 《王者之声:宣战时刻》

  《美少女特攻队》 《杀客同萌》 《天姬战》

  《终结者》 《未来战士》 《魔鬼生化机器人》

  《加勒比海盗4:惊涛怪浪》 《加勒比海盗:魔盗狂潮》 《神鬼奇航:幽灵海》

  《杀手里昂》 《这个杀手不太冷》 《终极追杀令》
发表于 2011-5-27 08: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3_5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请大家牢记南瓜园网址 www.nan2008.com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瓜园

GMT+8, 2024-11-25 11:43 , Processed in 0.10132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