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87|回复: 0

好莱坞特效进中国能否解燃眉之急(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4 12: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画皮2》剧照,图中巨大的黑熊来自后期电脑特效,导演乌尔善对此熊的动态效果并不满意。这种情况在中国电影特效制作中并不少见

  《金陵十三钗》剧照,该片的战争戏由国际一流的乔斯·威廉姆斯团队操刀前期特效,他们先进的技术与拍摄方法



  对于在故事层面无法与好莱坞抗衡的中国大片来说,电影特效也成为招徕观众的另一根救命稻草,而本土特效公司的作品仍广遭诟病,被指“山寨”,满足不了看惯了精良好莱坞大片的观众。国际知名的特效公司陆续进驻中国,为中国电影提供特效上的质量保证,也使得国内从业人员得到学习的机会。

  然而在全球化气候下,为了避免在电影特效上只扮演“中国加工”的角色,具有原创能力和过硬技术的本土特效人才仍然是中国电影急需的资源。

  影评人葛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东西都是从无到有,从起初的引进到之后培养本土人才,再转变成自己的品牌。虽然目前中国整个特效工艺落后,但同样可以通过这个过程来追赶好莱坞。”

  早报记者 李云灵

  上世纪90年代,全球电影业刮起电脑特效热,这场被《泰坦尼克号(微博)》导演卡梅隆誉为“数字文艺复兴”的数字技术革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灾难片、科幻片等类型电影受到关注追捧的今天,电影特效工艺毫无疑问是电影工业中重要的一环,而它恰恰是中国电影的稀缺资源之一。为了迎合观众口味,不甘心将中国的大好市场拱手让给好莱坞,中国电影人近年来也频频打造“特效大片”,他们在人才稀缺、技术落后的情况下纷纷掷重金邀请了好莱坞的国际团队来为影片制作特效。

  嗅觉灵敏的好莱坞察觉到了中国市场的需求,有不少好莱坞特效公司“觊觎”中国市场,Technicolor、Full Scale Effects等老牌特技制作公司纷纷落户中国,创建合资公司。

  但显而易见的是,国产片中的特效质量仍不能让看惯了好莱坞大片的观众满意。中国电影和好莱坞在特效方面有怎样的差距?好莱坞特效制作公司的入侵是喜是忧?上海大学影视系教授、影评人葛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东西都是从无到有,从起初的引进到之后培养本土人才,再转变成自己的品牌。虽然目前中国整个特效工艺落后,但同样可以通过这个过程来追赶好莱坞。”

  中国电影不缺钱和设备

  只是“技”不如人

  中国电影和好莱坞在特效方面有怎样的差距?葛颖表示,对于中国电影人而言,在特效拍摄方面,一不缺钱,二不缺设备,“首先,大量的电影热钱流入到电影市场,一部影片的制作动辄上亿,特效预算达到好几千万元,说明我们并不缺钱。其次是设备,上世纪香港先力电影器材有限公司成立使得中国的电影工艺提高了很多,该公司是数一数二的影视摄影器材租赁商,在行内颇具名气。该公司提供世界先进的拍摄器材,目前该公司在北京、上海、横店等地都有分公司,曾支持无数国际及香港电影、电视广告及电视剧拍摄,包括《色|戒》、《盗墓迷城3》、《007之皇家赌场》、《十面埋伏》、《英雄》及即将上映的《蝙蝠侠3》等多部电影。”所以,他认为,好莱坞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可以达到的技术标准,为什么我们晚了20年?制约中国电影特技发展的主要原因还是技术。

  冯小刚(微博)早前拍摄《一九四二》的教训就是最好的例证。去年底,为拍摄《一九四二》的一个大场面戏,冯小刚需要用到航拍技术,但国内的航拍公司让冯小刚有苦说不出。他曾在微博上吐槽:“今天拍轰炸的戏,埋了一公里的炸点,动用上千群演,请来国内航拍公司,结果搞砸。连基本的悬停保持直飞的动作都不能完成。这件事给我一个教训,想抬举国内的公司,但他真不给你长脸,还得调头请老外。”这个经历也让冯小刚意识到,“我们的电影工业太落后了。”

  葛颖也给记者举了陈凯歌(微博)《无极》的例子:“很多人觉得影片的特技很假,特别是里面的奔牛戏,有人甚至觉得这些牛都是悬在空中奔。其实陈凯歌也很委屈,他确实花了很多钱做特效,也做得很认真,但他没明白,好莱坞去做这个,不光是后期去做,而是还有一个前期特效的辅助,可以做假的牛,这个牛里面可以做个机械装置,有前期的基础再用后期完善才会逼真。”

  同样的问题发生在即将上映的《画皮2》,该片一副典型的古装爱情动作大片架势,尽管千军万马、雕梁画栋、鲜衣美女等画面极力营造出壮观景象,但一些被好莱坞的特效片宠坏的观众们依旧会嫌影片没有达到“国际水准”。导演乌尔善和监制陈国富对特效的部分也不是很满意,陈国富说:“整体预算到不了美国大片那种规格,如果有更多时间和资金,可能会更好,但条件不允许。”乌尔善也坦言自己对特效的打分不高,“跟预期有差别,像那只熊的局部不错,动态不够好。特效团队因为理解能力和技术水平,做出来的跟我预想的还是有差距。”

  为了能呈现良好的视觉效果,拍摄《金陵十三钗》时,张艺谋也曾花大价钱找了打造过《拯救大兵瑞恩》、《血战太平洋》、《兄弟连》等多部作品的乔斯·威廉姆斯团队来制作战争戏的部分。

  请来外国特效团队并不仅仅是新技术的应用,对中国影人来说,更是难得的交流与学习的机会。据说,威廉姆斯团队所带来的第一个改变就是对过去国产战争戏拍摄流程的硬性升级。从影三十年,参加过上百部影片拍摄的八一电影制片厂技术主任尹星云曾去片场围观,他表示:“‘十三钗’的爆破特效团队只带来了少部分的装备器材,就让我们大开眼界,门类齐全,系统化,很多都是我们第一次看到,如施放大雾的设备。以往我们想要这样的效果的话,十几个烟火员拿着白烟饼到处跑,满头大汗也没法达到理想效果,而好莱坞的技术让我们耳目一新,可食用油经过高压管加热,再由吹风机从塑料管放出烟雾的效果非常好,控制上也方便,这样一台简单的设备就完成我们耗费很多人力也达不到的效果,而且十分环保。”

  中国特效人才稀缺

  缘于缺乏老师

  从早期的“香港团队”到“韩国团队”,再到如今的“美国团队”,近年来,中国电影一直以“请外援”的方式来提高影片的“技术含量”。而中国内地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仍然极其稀缺,其中的一大原因是“缺老师”,葛颖说:“现在所谓的电影技术人员,无非就是两种人,一种是白手起家,自己一点点摸索;另外一种就是相关专业转行过来。有能力培养这方面人才的院校也很少,只有北京电影学院,它设置的相关专业里有专门的服装、道具、化妆,而上海这边上戏、上大的影视学院,只注重舞美、编导方面的培养。这其中原因主要还是缺老师。”

  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上海瑞创影视有限公司在上海与好莱坞著名影视特效公司Full Scale Effects签订了合作意向,此后该合资公司将落户上海服务于全国。Full Scale Effects是一家拥有70年历史的好莱坞前期特效公司,擅长爆破、枪械、威亚、车辆特技等各类特效。作品包括电影《超狗任务》、《最后的武士》,电视剧《24小时》等。

  去年6月,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影视技术公司Technicolor(特艺集团)联手,在上海成立了一个为影视、广告、动画等行业提供后期制作的合资公司。特艺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影视后期制作公司,“哈利·波特”系列、“加勒比海盗”系列、《阿凡达》、《满城尽带黄金甲》、《集结号》等国内外影片,都是由其提供后期制作和技术支持。合资公司启动后的首个项目是将中国动画长片《大闹天宫》进行修复和3D转制。

  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微博)告诉记者,中国影视业的发展速度和潜力有目共睹,特艺集团近年来涉足中国市场,将先进的制作技术和成熟的运作模式引入中国。此前特艺分派好莱坞专家加入中国团队,协助完成了多部国内电影的制作,同时将中国同事输送到海外培训,成功为本土团队积累了经验和人才,因为人才的培养对于推动整个产业非常关键。

  此外,特艺每年都能参与制作几十部好莱坞大片,足够多的制作项目让参与进来的人才迅速成熟起来。上海瑞创影视负责人李文伍谈及此次与好莱坞公司合作意图时表示:“合资公司的好处是解决了空间腾挪的问题, 同样也能培养本土的技术人才。好莱坞已经拥有了一套完善的特效流程,这种管理不仅有利于保证电影特效的制作效果,同样可以避免成本上的浪费,而这点也恰恰是中国电影的特效制作所欠缺的部分。”

  Full Scale Effects总裁保罗·隆巴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在与中国影人的交流中,他发现很多人在特效理念上存在误解——误以为后期特效比前期特效省钱。

  为了强调前期特效的重要,隆巴迪介绍了《最后的武士》中一个众多武士骑马勇敢冲锋的镜头,不少骑着战马的武士在这场戏中人仰马翻,让人担心马是否会受伤,但保罗告诉记者,这场戏没有造成一匹马受伤。

  隆巴迪告诉记者,画面中大部分的战马其实都是用高科技制作的橡胶马模型,这也让很多人质疑,前期特效是否会太贵,因为毕竟现在有很好的后期电脑技术手段。对此,隆巴迪表示,前期特效拍摄出来的、表现出来的画面要比后期电脑做出来的质感好,而且价格更便宜。

  中国低人工吸引

  国际特效公司落户

  为何好莱坞的特效公司愿意敞开大门,将积累几十年的经验无私地传授给中国人?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显然是巨大的诱因。2011年中国出产了791部影片,国内票房达到历史性的130亿元人民币。从2003年开始,中国电影票房以平均每年约30%的速度增长。业内广泛认为,2012年底中国将成为仅次于北美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为好莱坞大片做特效的公司之间竞争异常激烈,“工期长、投资高”让特效公司的盈利并不轻松。在本土制作成本不断攀高的情况下,将特效工作分包至全球不失为节约成本的好方法。中国在这种趋势下逐渐成长为重要的特效制作基地之一,相对低廉的人力成本也是最直接的原因,中国的人力成本只有许多地方的20%。

  创建于德国,曾制作《雨果》、《2012》、《钢铁侠2》的特效公司Pixomondo早在2009年就设立了北京和上海工作室,其亚洲区首席运营官及执行制片Jan Heinze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国际化构架还有很多隐性的好处,例如当前在欧美地区,各地政府和各类基金都有专门的扶持优惠政策,其核心要求是促进本地业界的就业。另一方面,电影虽然对特效公司来说还是核心业务,但是电影项目挣钱难,而诸如广告等其他领域的业务风险更小。不过Jan Heinze认为好莱坞特效公司与中国市场的磨合还需要时间,“我们前面3年都在了解和学习,并考虑我们怎么能融入到这个环境中。”他也表示,目前公司在中国的业务还将有进一步的进展,除了在更多的城市图谋发展,还将向产业链上游进行渗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请大家牢记南瓜园网址 www.nan2008.com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瓜园

GMT+8, 2024-11-19 01:21 , Processed in 0.13663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