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36|回复: 0

寻访上海的30碗面(评点并配图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2 22: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时候写一点东西,是为了以后年老记忆差了好回想回味的。

病闲在家,舒服的时候看看外面的太阳,想生命是如此的美好!

我喜欢吃面,故有寻访上海30碗面之举动。

  

    以时间为顺序,每次均以我的居住地畹町路澜仓路为出发地。出行方式:公交车(排除地铁,地铁一坐,面的成本要上去好多。况且地下除了人,什么也看不到。)

  

    本人的小小声明: 吃的是20元以下的面,8.0分以上为高分,即使路途远,即使人太多,即使环境差,也可再次光顾。但分数为本人当时所吃之感受,若与他人的感觉不符,本人就只能抱歉了...

  

    第1碗面 鸿瑞兴 地址:徐汇区中山南二路1500号(东亚大厦1-3F)

  

    去宜家,可以到处逛逛,也可边逛边休息,坐也可以,躺也可以。甚至可以去餐厅喝杯免费的咖啡(G评:仅限每周二上午)。但两手空空什么也不买,那是要很好的定力的。



    出门,漕溪路往前一点右转到中山南二路,要延着马路对面走,在奥林匹克宾馆那里左拐进八万人体育场,不远可看到一幢高层建筑,墙沿突出很大的竖着的“鸿瑞兴”招牌。



    门口有一顶古色的轿子,老货,别具风味。店家倒是不怕人偷,不过回念一想,半夜三更扛一顶大轿子在徐家汇上走也实在是戆到顶,也实在是太招110了!      


    整个餐厅风雅而古朴,楼上是点菜的,楼下是吃面及点心的,兼卖熟食。人很多,买票要排队,正好可欣赏下熟食间玻璃上用小楷写的卤味单子,也正好可以研究下柜台上几十种的价目表。

  



    点了8元的招牌焖肉面,领了单子继续排队,这次可就排着看人吃了。等吃的人走了,交单子给穿中式小褂的服务员,继续等,还好,大家穿得比较风雅,等得也很有风度,跟餐厅的格调一样。

  



  

     面上来,把小碟中的焖肉掩埋于面下,先喝口红汤,是高汤,偏咸了点,再吃口细面,偏硬了点,没有苏州某某“兴”面馆里的那种有弹性的软的感觉,一定不是手工的面。说句实话,在上海要吃到一碗手工的面,很难。



    说到苏州某某“兴”的面馆,则自然要提百年老店“朱鸿兴”、四代家传“陆长兴”和当代面痴“同得兴”。三面聚苏面之精华,汇苏汤之浓郁,称雄于江南。



    苏面是纤细的,宛若一个江南女子,又似那女子在雨巷中轻扭的腰。巷子中的雨就是浓浓的高汤。那纤细的腰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



    两、三分钟后,把焖肉捞上来,横的咬下去,闭着眼。好,好肉!有一点点烟熏的感觉。肥瘦相间,再映寸着那点皮,极妙。一口肉,一口面,一口汤,芸芸众生,凡夫俗子,又有何求!



    恰遇熟食部有刚做好的咸鸡的脚爪,卖一送一,1元2只。买了6只。回家后果然味道一级。

  (G:鸿瑞兴还是上海屈指可数的店中有“开篇”听的店家之一)

  (G:网友“一方”提供情报:同在八万人体育馆的“新农村”每周3和周5上午8:30-10:00,利用饭店的空档有书听)

    8.6分 焖肉绝点(绝对到点) 面略欠点环境正点(古色古香,连跑堂的都穿着江南小蓝布褂)

  

    第2碗面 真如羊肉馆 地址:普陀区北石路155号(近兰溪路)

  

    725到虹漕南路钦州南路下,往后一点就是830终点站。由此开始长途跋涉,从南到北足足29站,在铜川路曹杨路下。



    脚下是铜川水产市场的海鲜水,抬头是不远处的真如塔。  

  

     

  

    真如寺是我国佛教寺院中为数很少保存下来的元代建筑,也是上海唯一一家供奉释迦牟尼佛舍利子的寺院。



    寺庙位于兰溪路,往前即是北石路,左右张望,凭感觉右拐,果不其然,十多步路后眼前赫然一座旧旧的老店,只记得好大的“百年老店”四个字。门口有几个老男人在啃羊脚,吃黄酒。

  

     

  

    进门,80年代的风貌依然如故。抬头瞄了下价目,羊肉45斤/元,羊脚25元/斤,羊杂汤10元。价钱却是新世纪的了。



    要了碗红烧羊肉面:12元。在80年代的长方凳上坐下,看着油油的桌子和斑驳的墙面,还好上面没有“毛主席教导我们...”,背后人声鼎沸,烟酒弥漫。直觉得时代在原地踏步(G:小辰光专门踏十几公里脚踏车去吃过)。。

  

     

  

    面上来,同时上来一小碗有半碗多红汤的一大块红烧羊肉,是用扎鞋底的那种粗线扎着的(G:上海郊区流行扎肉)。面是白汤,倒一点小碗中的红汤,把羊肉搁面汤里浸一下,到嘴咬了口,有点甜,那皮硬中带着酥软,肉也是的,许是扎的功劳吧。再一口面。真的很是惊喜,竟然是小时候的面!!!



    我成长的年代正是80年代,那时复兴东路靠近河南南路不到一点的小弄堂口的饮食店,是我关于好面的最初记忆。那是一碗光面,还只有2两半,北方的人可能都没有听说过吃面有带半两的。是,的确是2两半,1角洋钿。3两可就是1角2分了,那时3分可以吃个香喷喷的大饼了。



    那碗光面的面是一早手工制作的,扁的小阔面,吃起来特别有韧劲。 而汤,更是熬了一夜天的骨头汤,侬想想香伐?侬想想好吃伐?



    回忆总是美好的,而眼前的墙上却出现了一个德国小蠊,面倒是好吃,已经光了。羊肉却还有一多半。大老远的赶来,总不见得为个外国小强而弱了兴致。于是换了个桌子,再要碗羊汤面,2元。在当今CPI高涨的年代,可能是上海最便宜的荤面了。

  

    9.3分 面似回忆 肉略甜蜜 环境绝地(能观赏小蠊的地方应该能称为绝地了)

  

    第3碗面 牛杂第一家 地址:闵行区七宝古镇南大街38号

  

    七宝于老上海的印象就是,耳朵里的财积(G:蟋蟀)声和嘴巴里的老酒香(七宝大曲)。

    春申路坐735路到七宝站下,往后一条街民主路进去就是。



    街边的墙上是古镇的介绍。有天主堂、古戏台、解元厅、微雕馆、张充仁纪念馆、蟋蟀草堂等。那些古迹估计都已经是故迹了。等想起来要爱惜,那爱惜的却已经远去...



    七宝羊肉只是近几年由于镇政府发展了老街旅游才逐渐名气响起来的,但据上海地方志办公室记载七宝羊肉解放前就已名世。

    先表一下老街上的羊肉行情。  



    南西街9号,据说此店羊肉正中。羊肉39元/斤,羊脚32元/斤,有楼上。南大街近桥头江南羊肉馆羊肉45元/斤,羊脚35元/斤,可堂吃,羊汤面3元,可上楼。南大街37号青青羊肉,羊肉32元/斤,羊脚32元/斤,羊尾巴18元/斤,一盒有12元,嫌多,老板爽气,算10元。回家一吃,尾巴的味道倒也不错。隔壁39号人气比较旺,羊肉也是32元/斤,搞不懂的是羊脚却只需22元/斤,留下次吧。  


     返身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找到此行的目的地:牛杂第一家.还算比较幸运,没有等位,不过要先付钱,后落坐。7元一碗牛杂面。     



     此店比顶头的另一家卖牛杂的要小,而且没有楼上。门口是几个不锈钢的圆桶,香气四溢,里面盛的就是各类牛杂了,没仔细看,看也看不懂,估计只有牛才知道。



    上来的这碗面的碗明显要比5元一碗的牛杂汤要大许多,里面的牛杂却差不多。



    汤略微泛红,不是苏式面的红,是那种卤的红。入口倒也鲜,微酸。但鲜得有味精的干活。你想此处又不卖牛肉,那高汤怎挡得住如此滚滚的人流。



    面是圆的,类似普通拉面馆的拉面,但不可能是拉的。应该叫定制切面比较合适。有点硬,但弹性似乎不足。可圈可点的倒是那些红的白的牛杂,入口有一种脂弹的味道,那就是牛杂的妙去了!



    其实七宝老街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小吃一条街。

  

    7.6分 牛杂地道 面略硬道 汤显味(味精)道 

  

    第4碗面 莹楼馆 地址:闸北区临汾路691号(近岭南路)

  

    这碗面吃得远了,要调三部车子。

    第三部车子951路上只能看到80年代的千片一律的老公房,怪不得马未都说把人空降到中国随便哪个县城,都不知道身在何处。5000年的东西,都只留下了一丁点了。这一丁点也不知哪年哪月也给淹没了。



    车停在岭南路,拐到临汾路。寻着记忆找到这家很小的门面。

    说道记忆,大约6年前认识一个彭浦的小妹妹,在这家彭浦知名的面馆吃了两三顿饭,没有吃面,只炒了点菜,忘了吃的,却记住了面。这次重新得以拜访,得谢谢上海的一档很火的电视节目,生活时尚的“人气美食”。他们居然采访过,否则我到哪里去寻一家不记得路名招牌的面馆。  



    招牌有点不俗,可店分明是6层公房沿街的底楼3室户改造的。上海人都知道的过道厅中两边摆满了桌子,显得拥挤的很。再加上站立的等候的客人,那就有点不堪了。要知道已经12点半了,生意可想而知。



    面的品种倒是繁多,居然有猪心大肠等混搭面

    特色太多就是没有特色。



    不如就点一碗最普通的面,辣酱面:4.5元,外加一块素鸡2元。通常我到一家无法确定特色的面馆都只点辣酱面(G:类同)。为何是辣酱面呢?面不用说了, 辣酱考的用料和浇头的功力。到苏州试过几个面馆,好的馆子的辣酱面都不会令人失望的(G:瑞金二路近淮海路有一家《丰裕生煎》,辣酱面就有此功)。

    人多,等候的时间倒不是很长。上来,一大碗,是那种咖啡色的胶木碗。     



     汤浅了,面太多了。汤面最致命的是汤不宽,面一定是要在汤水的下面的。

    那面是比小阔面要厚一点。果然不出所料,面涨了。汤倒是真的高汤,辣酱里的土豆块及豆腐干块偏大,夹杂着2、3丁点肉,一点不辣。素鸡价钱是别家店的2倍,面积却也2倍。他家的素鸡火候一级棒,但只是适合吃口偏甜的人。唯一可以圈点的是汤,高汤。也是我唯一吃完的。

    终于在吃到第四碗面的时候给出了一个低分。如果住附近,如果再吃吃其他的如腰花面,大肠面,焖肉面(6元),或许会吃出个8.0朝上的分。但这次的确令我失望!

  

    6.8分 汤是高汤 面却太涨 店常满堂(人太多,况且,还挤)

  

    第5碗面 张太和爊鸭(金沙路店) 地址:近郊嘉定区金沙路480号(近李园一村)

  

    这碗面吃得更远了,吃到嘉定去了。

    上嘉线历时一小半小时多到达嘉定客运中心,问讯如何去张太和,倒是颇有知名度,回曰嘉定1路。但跑出去却找不到(其实就在客运中心出门左拐不远处),教训是一定要问清楚车的具体方位。

    一头雾水站在城中路,望着街角树立的城区示意图,与脑海中的google地图对比,总觉得有点不对劲,总觉得画得不准确。可惜没有带打印的google地图。

    凭感觉边问边走到沙霞路右拐,城中路上有上海大学,可能就是以前的上海科技大学。

    经过汇龙潭,400年历史,毗邻的有嘉定孔庙,800年历史。和孔庙同街的是法华塔塔院,法华塔又名金沙塔,于南宋开禧年间建造,巍然耸立于街衢闹市之中。

    沙霞路过博乐路就是金沙路了,干净的安静的马路。

    经过一条小小的街,过了,再回首望望,秋日的阳光撒在秋日的叶子上直落到地上。地上竟也泛起秋日的懒洋洋的暖光,仔细瞧瞧,竟然是久违了的弹格路。其实顺着这条小路就是上海5大名园之一的秋霞圃,明代的园子。下次吧!     




    饿了,进张太和金沙店。要一碗鸭汤面:3元,一份鸭子:3元,价钱实惠。已经是12点半了,店中客人稀稀拉拉。但还是等了10分种。上来的碗竟然是不锈钢的。碗中撒满葱花,倒像不要钱似的。殊不知再好的高汤也会被葱的味道冲掉了。

    先吃口面吧,一口,不对,想想不对,再吃一口,有一点点僵。面之大忌,一是涨,二是僵,竟然被我连续吃到。涨原于汤紧了,时间长了,但大抵原于面条本身。而僵就原于下面的人了,一定是接水(中途再加冷水)的火候欠了。

    但是此汤面更欠的是汤,味精和盐有一种后下的感觉,偏鲜偏咸了。感觉是和葱花一起撒进去的。吃了几口面和汤后,尝试浸了块鸭肉,我个几洋盘了。鸭腥气弥散到汤里了。还不如直接吃好吃。此鸭是有点糟味的,浸在汤里显然是我的错,但散到汤里有鸭腥气那就是鸭子的错了!

    吃好,在他家的熟食部买了一根鸭颈(19.8元/斤),三个鸭爪(21.8元/斤)共10来元。回家得到妻的表扬。还算别有一味,但鸭子的纯洁度无论如何总是比不上曾经的遥远的冠豸山下连城城中的。

   

    6.4分 面僵汤咸 或非面店 或是分店. 

  

第6碗面 吴越人家(淮海路店) 卢湾区淮海中路706弄10号(近思南路)

  

这碗面应该算得上是上海的老面了,但我从来没有吃过。嫌贵(90年代初听说动不动就是10多元一碗面)!

926路在华山路行驶一小段就右拐入淮海中路了。

这一拐就拐入了上海的风情。路两旁的洋房带着岁月的精致,在秋日的阳光下散着酽酽的味道。想象一下黄昏树下的微风,和那微风吹弥的女人香,就会理解这上海滩的吸引所在了。

淮海中路西端那一片区域自从有第一座洋房以来,就是每一个时代顶尖人物的追逐地。那窗缦后演绎的故事都会化作不可捉摸的魅力弥散在那里,而我们只是过路的,只能想象而无法感知,因为那里永远是遥远的...

东端已经成了各大高中级品牌的橱窗了,从陕西路到西藏南路延绵不断。

而吴越人家就镶嵌在这里的弄堂中,此店是第一连锁店,说白了就是起家的店,或曰总店。

老早的上海大体只分为洋房、石库门和棚户区,那上海人也就相应的分为上层、中层和下层.

走进,拐入,隐隐的评弹声从石库门中传出。

  

  


     早上十点三刻,只有我一个人,在江南丝竹声中,在墙上水墨画下,在八仙大木桌上,点了一碗罗汉净素面:13元。不太贵!(我的工资大抵已经是90年代末的10多倍了,所以不贵。) (G:到底是老吃客,他家的罗汉净素面为最)

  

   

在等面的时候望一眼门口的墙,整整齐齐几块铜牌,头牌醇香排骨面,依次分别是罗汉净素面,八宝辣酱面等五、六块匾。都是上海市餐饮协会颁发的上海特色面奖状。

面上来,细面,宽汤,大瓷碗。碗上是店家的logo,还有一点小花纹。  

  

   

只一口面,就非常欣喜。久违了!那是纯正的苏州的面,那种特有的带着弹性的软顿时弥漫齿间。再一口汤,清扬的高汤,只逃不过我嘴的是一点点的味精。

那一小碟罗汉净素量不多,但品种倒是齐全, 面筋、烤夫、金针、萝卜、黑白木耳。

几样东西混在一起,勾芡的恰到好处,用筷子拨入碗中,撩几下,顿时,那酽酽的汁散到了汤中,入口的已然是醇厚的汤了,味精的味道也被冲掉了。

各类素食均可圈可点,尤其是面筋,滑爽而不油腻,可谓功力颇厚。

一碗面,见底,只留下最后一口的余味。

  

9.5分 面已入道 面面俱道(浇头、盛器、环境俱佳) 只欠一少(少一点点味精就更佳了)  

  

第7碗面 朱鸿兴(眉州路店) 地址:杨浦区眉州路300号(近平凉路)

  

那是个没有店名,没有地址,只有记忆的一碗面,一碗光面,一碗光的拌面。

因为那是个伤感的地方,走了后再没有去过。要不是寻面之旅,恐怕我这辈子再也不会去的了。

703路换42路到淮海东路西藏南路下,再换135路。这里于我实在是太亲切了。

八十年代中后期,我窝居的7平方永寿路小屋,在大学四年及以后2年的时间里来往迎送无数风华正茂的过客,极限记录是晚上留宿11个人,但那是个纯正的年代,大家在一起啃啃隔壁云南路小绍兴纯正小鸡脚,唱唱校园小歌曲,谈谈人生小理想(其实现在想来那时候有什么理想,再怎么想也想不到今天许多人的高楼别墅和小车宝马,那时多数都在那棚户区窝着呢!), 不纯正的代价我记得是二医大张榜开除将要毕业的男女生。

135路金陵路到底就是外滩,那些百年老建筑倒是百看不厌的。而江对面的新建筑,我始终觉得那几个球和碰门板(震旦大厦)太杀风景,有碍瞻观。

整个外滩现在是一个大工地。连百年老桥外白渡桥也给拆了去维修了。车绕道曾经红极一时的乍浦路桥(乍浦路的餐饮在90年代初中极度火爆)拐向黄浦路,那里耸立一排新的建筑,搞笑的是有一幢名曰海湾大厦,江湾大厦倒比较贴切,估计老板是怕生意给被弄到五角场去了。

从东大名路开始,车往前走,记忆却往后流了。

现在的东大名路是一巨片的空地,以前的房子已然变成轰然倒塌的废墟。但房子中的影像却活了起来。

世界上最神奇的真的莫过于记忆了。在这60亿的人中,那种曾经有过的心弦的颤动只是属于你一个人的。要是你去了,那一丝的忧愁,那一回的眼眸,那一瞬的温柔,那一触的颤抖,也都会被你带走,消失得宛如海市蜃楼...

车行进在杨树浦路上,一切都如百年的杨树浦水厂中已不再流动的水,平静得好象时间没有被搅动过似的。右边是没有机器声的国有工厂,而左边依然是10多年前看到的多数二层带老虎窗的公房,夹杂着最多三层的私房。

杨浦和南市是以前上海典型的棚户区,但不同的是南市的棚户小且真的是用棚的,因为家家都联成片了,根本无法独立打地基造砖的房子。而杨浦的相对地大,因而也就物博,基本都是二、三层的砖瓦房。不过有一点是共同的,都没有煤卫,改革开放后有些人家有了压缩煤气。

只记得这碗面是在平凉路上,定海路附近,不想记忆会在时间的冲刷下模糊,而伤感也淡淡的变成了记忆。

来来回回很久很久,在这一片几乎没有怎么变的地方,竟然找不到要寻的路。因为我忘了一条路:贵阳路。等穿行好久看到这条熟悉的路,平凉路上的这家面店店面好象依稀在,但面断然是没有的了。

记忆中那是一家没有招牌的店,神奇的是只供应一碗面,一碗放酱油料的光拌面。

而印象中桌椅很少,多数是站着吃的,也有蹲着吃的。我就从来没坐下来吃过,因为不敢。通常是只闻一片呼噜声,声过后,放碗,撩筷,走人。没有一丁点的荤,也没有一丁点的素,甚至都没什么油,却让我每次都几分钟搞定,那种唇齿间的滑爽在极短的时间内满足了最纯正的欲望。

他家的面就在店后面的作坊里现做现卖的,是加了鸡蛋的纯手工面,扁扁的小阔面。

记忆的面没有吃到,于是就有了替代的面。赫赫有名的苏州“朱鸿兴”,不过是上海的加盟店。

  




    门面倒是有腔调,但面实在是没料到。

    外面是中式门面,里面是大圆台面。如此不搭调的情景(面馆四方桌为宜,大圆台面是喝酒的),只能点辣酱面了。

  



(G:没有辣酱面的照片,以青菜焖蹄面凑数)

这碗苏式头牌面馆的加盟店的面的汤非红非白,上面漂几叶青菜,喝口汤,竟然喝出放味精的牛肉汤味来了。吃口面,硬的切面。辣酱中的肉丁倒从来没有如此多,但味道不香,也不辣。汤是汤,面是面,混不到一起,失望之极。想朱鸿兴为蝇头小利,如此糟蹋自己的招牌,真是可悲啊! (G:朱鸿兴在上海的几个分店或加盟店,做的都很令人失望。要搞连锁店,没一点标准化的作业管理技术会害死人的)

如门面不标朱鸿兴,也由不到吃个不及格。

  

5.9分 兴由一面 败亦一面 百年老店

  

第8碗面 张杨面馆  地址:浦东新区南泉北路1071号(近潍坊路)

  

这碗面寻访它是我的偏心。

偏心它是因为在浦东住了7年,隔几个月一次也断断续续的吃了7年。

浦东给世界人民的感觉是一个崛起的中国,给中国人民的感觉是一个自豪的祖国,给上海人民的感觉是一个高楼的标座,对于我而言则是平淡的生活。

一碗面就是平淡生活的写照。

十年前偶然在朋友推荐下吃了这碗面,之后就不太偶然的搬家到了浦东。

面馆在南泉北路上,不起眼。



总是叫一碗焖肉面。一开始吃过拌面,猪肝面,大肠面,素交面等等。打有一天看到一穿西装的白领子的大胖子一口闷下去这块肉的满足样后,我也就一直不悔改了,只到这一次。

说句实话,那时候也特意去德兴馆比较过,也不知是偏心吧,总觉得这口肉好。

一开始,只要说声“焖肉面”就可以了。渐渐的要加一句“精一点”。

今天已经快下午1点了,依然加一句“精一点”。人不多,或许高峰已过,这里是隔壁洋泾中学的校外食堂。

面上来了,是白汤,但汤浅了,且混着一点面汤水。美食家中只吃头汤面的想必是极至的,一般的人断不会为了一碗面而牺牲睡眠。只要每次把沸腾中散开的沫撇去,就不会出现如此的面汤。

焖肉直接放在碗里倒还算了,上来的这块不是“精一点”。直可以称得上是精肉了。老吃客知道,焖肉必需是五花肉,瘦肥恰当,3:1,多一分多之,少一分则少之,入口则唇齿流香,流的是一点点的脂香,断不能燕瘦环肥,多少随之的。

没有吃一口,结果已然了。

那么就吃一口,面,是小阔面,有一点点硬,到最后是有二点点僵了。汤,是混着面汤水的汤,高汤,但加了味精。肉,说句实话,这次是在他家吃到的最差的,比例失调,更严重的是肉的纤维是可以一目了然的,是一块老肉。精的入口木,肥的入口油。



(G:他家的辣酱葱油拌面好似较受欢迎)

可能与“莹楼馆”一样,去得晚了。可能“莹楼馆”的常吃客也与我一样可以容忍10次中的1、2次,毕竟果腹是为主的。但是对我们客人是理由,对店家就绝对不是理由了。

虽然寻访得如此惨烈,可我的偏心依然存在。因为那里有我一段平淡时光的记忆!

但是,打分是绝对没有任何偏心的。

  

评分:6.9分 面僵硬面 面汤水面 十年一店(以前吃的时候至少都是7.5分以上的)

  

第9碗面 祥和面馆 地址:长宁区定西路1235弄1号(近安化路)

  

这碗面网上的点评数挤进3甲(来源点评网)。

他家的辣肉面向往了有2年了。

那么趁此机会就去吃1次。

946路经过上海影城,在新华路上有几个弄堂,巨大的水杉后面掩映着一大片风貌各异老旧老旧的别墅,民间称之为“外国弄堂”,是20世纪上叶匈牙利建筑师的作品。为当时国内商贾和在上海的上层侨民建造的。

小时候去西郊公园(上海动物园),司机路过那里是不能按喇叭的,一直搞不懂。(吃面之后有一次去影城看电影,早到了特意和老婆进去兜了圈。那里面特别的静、谧,两辆挂“南”字头牌照的别克无声地在弄堂里听着树叶随风的声音!)

定西路上安化路两边拐角一边一个名称一模一样的祥和面馆。

克隆的?还是山寨的?不要走错了被压寨了。12点多一点,应该是午饭高峰未过时。往有人排队的一个去,准没有错的。

近了,才知道什么叫生意飞起来。



  

人家牛的面馆是排一个队的,这家牛牛的面馆是排两个队的。一个队交钱,一个队领面。是自己拿的噢!至于拿好了是否有座位,就天晓得了。

点招牌辣肉面,真是便宜,只要6.5元。顺便了解了对面是一家的,只不过不吃面,吃菜。估计老板做发了把对面吃下了。但为何要名称一模一样?在乎自己的金字招牌还是在乎人家的夺门生意?为何不取“祥和菜馆”,又好听又不侵犯自己的商标。搞不懂!

更搞不懂的是店家的生意已经好到了要自己取面的地步,在苏州有,在上海我第一次碰到,又不是食堂。

确实,他家的生意好到了十来碗面一起下的壮观场面。但是,不怕面涨吗?不怕面糊吗?

是的,不怕!

老老实实领好塑料大碗盛着的面,找到一个小小的桌子,与对面的分享(桌子)。这个小桌子估计也可排上海滩的名次了。一定是定制的,只不知面是否是?

说句实话,刚才站着排队的时候瞥了下在座的碗中的面,是不抱太大希望的。非紧缩在宽汤中的细面或小宽面,是寻常的切面。  



入口果然是太涨了,都要糊了。10多碗面一起下,想不涨都难。小时候最怕吃涨面了。一碗面下出来可以多个1/4的量。但是,巨难吃啊!

还好,有很多的辣肉可以下饭(不敢说下面,怕混喽)。的确是好辣肉,量多味道香。只是不太辣。汤也不错,是纯正的加少许味精的牛肉汤,飘几片香菜叶。

最后,总算,在辣肉和汤的帮助下,拿这碗面淘了下去。

本来是打算多给个几分的,因为那辣肉。但总不至于为了一点辣肉去吃一碗面吧!

(G:以前在河南路近南京路上有一家《森意鑫》面馆,辣肉面堪称一绝)

  

6.0分 一搞不懂(网上点评如潮) 二搞不懂(店堂如此火爆) 三搞不懂(面条实在糟糕)

  

第10碗面 庄氏隆兴面馆(浙江中路店) 地址:黄浦区浙江中路441号(近天津路)

  

这碗面是列入名单的,但吃得就有些意外了。

年底将近,新世界打出300送300的促销活动,甚是诱人。反正周末也没事,陪老婆去逛了下。

人潮涌动,经济危机下购买力依然汹涌。随手翻了几双不同品牌不同鞋子反面底下的标签。巧了,有2、3双标着899元,是原珠笔标的。明眼人即使看懂了也不好枉加推说。

06年在法国正逢一年二度的“打折季”,听导游介绍如果商家在此期间标的原价比未打折前高的话是要犯欺诈罪受到起诉的。而我们深受化工奶粉毒害的孩子们的父母们的起诉状不知法院受理了没有?

对于也涉及到我的孩子的这样子的一个事件,我不会表达我的愤怒,我已经出离了。只是从此以后我不会喝牛奶,并告戒我的孩子不要在这里喝牛奶。

但午饭还是要吃的。南京东路一条街,有享誉中华的第一百货等著名的名店,是外地游客的必到之处。因而一般的上海人在这里会面对一顿经济可口的午餐而发愁。

还好,列入名单的庄氏隆兴面馆可能就不远。  



  

感觉还是不错,从南京路上拐离一段距离。在浙江中路靠近宁波路上找到了门面。但功课没做,真是没备而来,望着墙上一大片的价目表,不知所措,只好点了辣酱面8元。老婆点鱼香肉丝面10元。

这个面馆有点菜的,估计在电视上露过面。所以生意愈加火爆。坐定了才发觉周围的只要吃面的,一多半的碗都特别大,再看看粗大的立柱上的介绍,赫然是他家招牌面“火腿扁尖老鸭面”,真搞不懂为何不标在价目表的头牌。



(G:招牌面:火腿扁尖老鸭面)

面上来,碗是明显比老鸭面的碗要小。毕竟老鸭面要17元。价钱是硬道理,没有什么好委屈的。不过还好汤是一样的汤。因为看人家的大海碗里的汤,酽白得特勾引嘴。看自家的碗中的颜色也差不多,估计是一样的老鸭汤。迫不及待的先喝了口汤,鲜,真鲜,是老鸭的高汤。

而面则看上去很一般,是比细面要粗一点点的切面。果然,入口有一点点硬,说明面是一碗或几碗下的,且下的时间恰到好处,这种寻常的切面如果下多了或下多时间了就会涨,而下得正好则入口有一点点硬,等吃完了也不会涨。

辣酱浇头却很是入味,像辣酱了,与老鸭汤调和后更加鲜美。辣酱的内容一般,无非是大块的豆腐干,小丁的瘦猪肉。与大多数店家用土豆块不同的是他家用了茭白块。想起在苏州一无名小面馆吃的辣酱都是用笋块的,真的是不可同地而语!

一汤到底,连着面。面佳的话就反过来写了

  

评分:8.4分 鸭汤纯酽 面硬一点 人流延绵








第11碗面 味香斋 地址:卢湾区雁荡路14号(近淮海中路)   

    首先,味香斋不是一个斋堂。其次,味香斋也不是吃斋面的。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味香斋里的一切与“斋”这个字混身不搭界。

    味香斋离吴越人家与沧浪亭很近,是淮海路著名的三面之一。

    而如今的人气经过生活时尚“人气美食”三次的报道后(这种地方要吃回扣估计也是吃不到的),越发的高涨,在点评网上跃然而为第一。

  



    淮海中路是高雅的,而小店却是低俗的,而且非常。估计很多高雅的人看一眼店堂就再也生不出迈腿的勇气了。

    点麻酱面+小牛汤,是此店的招牌吃法,7+5=12元(G:最好再加一块招牌炸猪排)。价格不低,在如此地段却很低。

  



    由于是十点三刻,故人比较少。坐得也可宽敞些。店很小,桌子更小,估计也是上海第一。两边是各三排可挤4个人的对排座,曾见姚慕双的大儿子,也算上海滩的名人了,模子蛮大。半个屁股在外与店员嘎三无,门口停着他的大别克。

    中间是两个小方桌,边长与成人的肩膀相当。居然是45度斜放的,不如此估计就没有通道了。高峰的时候吃面是要你请我让的,你吃一口面,我喝一口汤,否则4个头极有可能碰在一起。那就不是味香斋了,直可以叫头相哉了!

    等待的时候,最好看看手机。即使环顾四周,东张张,西望望,也不要停留在桌子上,更不要停留在端面阿姨的白大褂上。当然你喜欢看我也没有办法。曾亲眼见到汤泼在凳子上,那个老卵阿姨居然顺手用的是手中的揩台布。后面的人真是触色特霉头了!(G:集体所有制企业嚒)

    面上来,面是细面,碗是有点缺口的。里面的麻酱调料散得不均匀,拌起来蛮吃力的!(G:麻料拌的太厚,我每次都是加一些汤进去),看看差不多了,先弄一口吃吃。这一口下去,牙齿可就在嘴巴里跳舞了...

    汤是后上的。一缕葱花裹着小牛肉的香隐隐传来,那是遥远而熟悉的味道...

    小时候,南市少年游泳池游好泳后,会在文庙那里喝碗3分钱的牛肉清汤,就是这种味道。没有牛肉,也没有味  精,只有一点的葱花。暗香流动,清汤酽酽。有时会放一调羹,甚至几调羹的米醋。要是近秋了(那时秋天很近),游泳出来后身上吃到点风,起了鸡皮疙瘩,那这个汤就喝得更有滋味了!

    这一口味道大概离开了有30年了。

    30年前,热天的夜到,在弄堂里乘风凉,半导体里会时常听到姚慕双、周柏春带给人们欢乐的滑稽台词:

    汤吃光...... (G:用上海话念“TangQieGuang_ _ _”),最后一个光字要念长音,面吃光......

    (G:哦,这只麻酱拌料的味道现在上海独此一家。以前在陕西南路复兴路口上海电影院隔壁有一家面馆也有这种麻酱拌面)   

    9.2分 面老灵光 汤小辰光 其他搭僵(夯不郎当(G:总共)吃过3次,(G:我基本每个月要借因头去过过瘾)2次看到店员因为面的软硬与顾客板面孔) 

  

第12碗面 红苑餐厅 地址: 徐汇区江安路18号(近虹漕南路)

    这家店没有一点名气,点评网上可怜得只有两个点评(G:现在有六个了,有一位还是看了本文后专门去朝拜的),其中一个还是我点的。

    六年前奇迹般的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在江安路的一间看得到漕河泾的安静小屋,度过了爱情中最初的时光!真正觉得可以一起到老的感觉,就是在这间小小的普普通通的餐厅里滋生的。

    人的一生大抵是个吃饭的过程,大多数人吃的是普通的饭。

    饭可以家常,但一定要有味道!面可以普通,但一定要有劲道!




(Gordon摄)  

    这家店的门面很普通,店堂的陈设也很普通,但是干净。老板胖胖的,通常站在店最后中央的冷餐间里,玻璃上贴着张纸条:“本店所有肉制品来原于五丰上食”。

    老板脾气好,你要是在1/4个白斩鸡中犹豫是选腿呢还是选翅膀,他也绝不恼。老板娘可就是个急性子了,风风火火,大嗓门,但是热情。他们的儿子坐镇门口柜台,收钱。性子与老子一样,但是瘦,还有一点点娘娘腔。真是搞不懂他家的面倒不软也不硬,刚刚好。

    点一碗鱼香肉丝面,8元。也不知算不算是他家的招牌面。他家的面啊客饭的是写在桌子上的小牌子上,从最便宜的写起,记得是素鸡面:3.5元。

    鱼香肉丝面是现烧浇头面,浇头是一碗一碗烧的,因为没到点,店堂里就我一个人,那面也一定是一碗一下的。

    不知道人多的时候是否一碗一下的,估计不会,但也没有吃到过失望。今天,要认真的吃一下。

  

(Gordon摄)

    先吃口面,蛮弹,蛮QQ,因为他家比较普通,我也就想不出特殊的形容词了。

    再喝口汤,是有点味精的小高汤, 鱼香肉丝的肉丝真的很香,有一点点酸,一点点甜,拌到汤里,汤也变得酸酸的,甜甜的。连我这个不喜欢甜的人也欢喜了起来。

    问了小老板三个问题。第一个答曰:他家的面是定制的鸡蛋面。第二个答曰:他家的汤是五丰肉熬的高汤。对于这两个回答我表示怀疑。第三个答非所问。我的第三个问题是,为什么叫鱼香肉丝面,因为哪里有鱼,哪里有鱼香啊?而小老板的回答是因为有个菜叫鱼香肉丝。估计这家店要搞成百年老店得指望他的儿子了,而且店名的更改也指望他的儿子了(倒没问红苑是否他妈妈的名字)。

    8.1分 家常的店 味道的面 十吃不厌(还没有到百吃,不好夸大了说)

   (G:搜遍网络,硬是找不到这家店的照片。为了补照片,我专程登门拜访,亦点了传说中的鱼香肉丝面。店堂中,八九个客人全是叫饭和菜,叫面的只有我一个。面上来,宽汤,苏式细面,碗中色面不错,好感分已经打出。撩起一缕面入口,弹,有劲,好!下面厄师傅手势清爽,9.6分;再尝浇头,感觉就开溜了,刀工不及格,几缕肉丝切成连刀块;肉质发木,不像是五丰的热气肉;鱼香肉丝应该有的酸、甜、辣均不到位,最奇异的是厨师居然撒了把葱花,还带进了一些蒜末!味冲!不及格,5.9分。)

   

第13碗面 大眼面馆 地址: 卢湾区鲁班路105号(近丽园路)

    这家店据说着过一次火以后就火了。

    156路上中西路换乘218到打浦桥下,不过打浦桥已经没了,有的只是高架桥。

    在肇家浜路上一直往前走,走走就走在丽园路上了,穿过南北高架下的路口,就可以看到对角一小店,小店名“大眼”,门面上挂一大红幅“特聘香葛丽面点师主理”。香葛丽三个字比较突出。如此一挂,感觉就如一饭店门口挂“特聘锦江饭店大厨主理”一样,不由令人肃然起敬,至少也心生馋念。

  



    右边的门面是做包子的,他家的主业。香葛丽拆迁后,大眼请到了下面的师傅,于是面就成了副业。不料副业胜过了主业,名气骤然响了起来。看来下面的师傅很重要,师傅下的面很重要啊!国家应该对下面的师傅也有个评级,弄个一、二、三、四级,特一、特二级。如此不等。

    副业毕竟还是副业,左边吃面的门面就只有一个门的大小。只能容一个人进出。里面是上、下两楼。那个楼上,也就是个阁楼而已。

    下面是柜台, 柜台后面是灶台,兼洗碗台,还好我吃之前只顾着找价目牌(要是先看到小工洗碗的那个池中的水,估计会被吓着的)。卖票阿姨指指我背面,一回头,差点贴到价目牌上。点了大肠面8元,领了一张小纸片,上写4号。不禁得意,看来早到是对的。

    一上楼,吓一跳!低低矮矮的阁楼,吃面的桌子不到十张,竟然是啪啪扑的人!才11点刚过啊!结棍!等了几分钟,总算坐到个位子,却听到端面的小姑娘叫87、88、89、90号。原来我不是第4个,是第104个!

    看来面是3、4碗一下的,有苗头!耐性地等吧!小阁楼很低、很矮,1米80以上的人估计不太敢直着腰走的。靠楼梯那里有一个排风机在巨大地响着,楼板也随着走动在轻微的抖。很有点我93年乘伊尔从郑州回上海的感觉,心是随着飞机荡的。要知道那是我第一次乘飞机,要知道那时我的女儿才刚刚诞生1个多月!

    不过,毕竟没有那个恐怖!大不了楼下的油锅点着了楼板,大家用碗里的汤浇好了。那个碗够得上灭火的任务的!

    好不容易,等了20多分钟,等来了那个大汤碗。看看隔壁,怎么比我多?欺负我新客?其实叫面的时候你可以叫4两的,也不用加钱。不过那也太多了。估计小女生看看也饱了。

  



    面是粗面,汤是红汤。但此红汤与苏面的红汤是有区别的,苏式红汤是酱油加在高汤里一起熬煮的,颜色柔和。他家的红汤来源于浇头,手势一偏,酱油就容易过。

    先吃口面,算是粗面中的佼佼者了,下得恰到好处。但即使如此,即使此面是定制的,也还是有一点点木的。还好厨师的浇头勾芡了,汤汁酽酽,虽然有点味精鲜,有点酱油咸。但裹着如此的粗面倒也吃出一个爽来!

    看看周围的穿蓝制服的工人们,他们才更爽呢!边吃面,还边抽烟,似乎烟是最好的调料。弄得简直一腾云阁!那边几个女的也不示弱,呼啦一圈占好位置,派出个女头领,在楼梯上弯着个腰冲下喊:“8碗大肠面,5碗4两的”,要死快嘞!来了一帮子杨门女将!

    因为我的身体闻不得烟味,只得匆忙着把碗里最后5、6块大肠满口叼在嘴里,边咬边撤退。值得我不放弃、不抛弃的大肠一定是好大肠了。火候刚好,有点弹, 有点脆,但是欠一点肥腴,欠一点回味。

    说到大肠,就不得不提一下我常常想念的一碗面。那是我心目中的天下第一面:贵阳“肠旺面”。那真是一口肠旺,两眼汪汪(辣的),满心欢畅,直可以吃出幸福来的!不过那是20多年前的事了...

    8.8分 粗面弹肠 浓酱赤汤 满嘴豪爽

  

第14碗面 德兴馆(总店) 地址: 黄浦区广东路471号(近福建路)

    这家店的招牌估计是全中国面店之王了。太大了,要仰望的。招牌下面还有块巨大的匾,上书:百年老店 创建于一八七八年光绪年间。还好,匾不是光绪爷写的。

  



    许多人一定会慕名而去的,也有许多人会慕招牌而去的。我就曾经是其中之一。

    但这次却有点嘎门相,但又不得不去。上海的30碗面中要是没有德兴馆,那我这个寻访就太大兴了。

    一爿面店,被我吃到过一次涨面或僵面,除非他家的浇头打腻光伐肯放(G:打耳光不肯放),一般我是不会再次踏入的。

    12点三刻,人竟然还是木老老。点了焖蹄辣酱面:11.5元。在角角落落里好不容易寻到了个位子,边上就是开放式工作区。小笼包的蒸笼叠得很高,显然除了面,其他的小吃也相当受欢迎。

    人气高涨,怪不得招牌那么大,那么高。但有一点也是不争的事实,南京路上的游客和白领吃顿中饭其实蛮可怜的。寸金寸地,有碗十块出头的面吃应该是不错的了,而且还是碗名面,还是碗百年的老面...

  



    面上了,红汤,非细面(比细面粗一点点,或许是定制的,或许就是一般的切面),一块小小的焖蹄,些许辣酱。他家的招牌是焖蹄,但不知哪年哪月起就没有单卖了。焖蹄二鲜点的人最多,因我不喜爆鱼,故改为辣酱。

    先吃口面,真的还是有点僵的。心里却比较坦然,也有点窃喜。说明我的嘴巴没有出问题,上一次几年前慕名而来,吃了却怀疑自己做错了什么。再喝口汤,倒是高汤。焖蹄一口,香、酥,但我却认为焖蹄紧一点才更加好吃。一口辣酱让我差点厥倒,不仅不辣,反而是甜的。

    为了对百年老店负责,本人认认真真的又撩了一筷子,放到嘴里,排除人声鼎沸的干扰,闭着眼慢慢的动用全身的感官,特别是嘴巴和舌头,一句话,还是有点僵。

    两口焖蹄下去,几口汤荡荡嘴巴,再撩了几筷子,放眼一看,面没了,肉也没了,只剩下一点汤和一碗底的辣酱中的小油豆腐(辣酱中一般是放香干或土豆, 小油豆腐倒是第一次碰到)。再一看碗,碗口倒是蛮大的,但很浅。怪不得验发验发验没了呢?一碗面从头到尾都在验证,走的时候最后验证了下:

    的确,那位身材很高的下面师傅很有成就感的在一次下十多碗面呢... (G:我去过一次,只是再也不会去了)

    正好前一阵去过杭州,杭州也有一家百年老店:奎元馆,号称江南面王,是一八六七年的,早十年,却是同治年的。

    两家百年老店让我长了知识,知道了同治年和光绪年。也同样让我知道了面王与失望仅仅是一口之遥!

   (G:奎元馆也是生意太好,慕名而去,失望而归)

    7.0分 百年面王 一口见光 实在失望

  

第15碗面 香葛丽面馆 地址: 卢湾区局门路293号A1(近斜土路)

    上上一碗面慕的是“大眼”的名,没想到人家门口挂了“灯笼眼”(见第13碗面描述)。

    香葛丽面馆,网上一查,卢湾四大面之一,别名缩头面。犹如四大名捕之无情。更喜的是,它又重出江湖,套用终结者中的一句台词:“I will come back”。将来式变现在式了。

    80年代末,经常混迹于二医大。鲁班路、制造局路、局门路、丽园路那一片区域在我的脑海里一片混乱。但有一爿店的生煎和一碗面的店我记得。前者是一口流满汁水的回忆,后者是深夜的人生鼎沸和那一口火苗上永远叮叮当当的锅子,但吃的面已经似流水而记不得了。

    后者有可能就是那个名捕,20年前他是在茅草棚中被我虚晃一眼。可如今就端坐华厦中了。

    卢湾的这片区域变化太大,是上海改革开放的缩影。但无论房子变得如何,环境变得如何,好的一碗面总是希望它永远不变的。

    香葛丽面馆的新地址是一幢高层的底楼门面房。老店新开,以前的环境是劳动人民的环境,因为不是劳动人民你是走不进去的,走进去也坐不下的,坐得下也不一定吃的下的。现在的环境是新了,但格调是新的劳动人民的格调。台子鲜红,小方凳墨黑。

  



    点大肠面9元,比“大眼”多1元,看来是为了以示正宗。收银的小伙子倒似有点小开的模样。据说刚开张的时候是一漂亮MM,还是从英国留学回来的。估计受不了劳动人民朴实的眼光,回家待业去了。

    这里要插一下这碗面的野路子的历史知识。缩头,顾名思义是头缩进去的,是老板的绰号。绰号变成招牌,缩头把店最早开在丽园路上,很有可能就是我还依稀记得的那口叮叮当当锅子的地方。

    后来搬到蒙自路(九十年代中期,我据新民晚报上登的记者专访介绍,专门前去品尝“上海滩最好吃的面点”的经典现炒双浇面),动迁据说拿到500万-700万。个么好了,小人出国留学,自家归隐江湖,其他人遣散。估计重出江湖的原因是,一没好好算算英镑的汇率,二没好好算算人民币的开销,三没想到遣散的人到其他人家下金蛋去了,胸闷!

    但是,现在应该是笑也没空了。12点40分,我拿了个190号的联体纸牌子。大的那张要拨开一撮堆人交给派面的老师傅的(头不缩,估计是老板的亲戚)。小的那中留手上,等叫号。

    刚叫到176号。这一撮堆人是做啥个?都是等不及的人,就像医院叫号的,总归有人围着,生怕漏了自己。我呢,在差不多过了1刻钟的时候也加入了一撮堆。顺便看看他们是怎么操作的。

    老师傅收号头(G:以前好似是老板娘的生活),报浇头给烧浇头的师傅(G:以前好似是缩头老板的生活)。同时,在一排排的碗里用热水瓶倒开水,加盐、味精、鲜辣粉(G:呵呵,革命传统未变)。

    烧浇头的师傅在飞快的烧,翻烧一份浇头就几分钟,窜起的火苗映红了他的脸, 简直是热情洋溢。年龄不大,收入与他的干劲一定成正比,估计是老师傅的徒弟。

    边上是下面的,一个外来的小伙子。看样子没精打采的,收入与他的没劲也一定教般配。把煮好的面撩进老师傅加好白开水的碗中,一撩撩了七、八碗。我的那碗面从他撩好到浇头倒入,估计有5分钟的光景。端给我的时候汤浅了,老师傅拎起热水瓶又倒了点。

  



    一口面,就验证了我的嘴巴,它不是吹的。有一点点僵,没有“大眼”的到位。其实,真正有上海特色的面就是这种粗面。“上海炒面”、“肉丝菜汤面”,是只能用粗面的。

    而这种粗面比较硬,不容易烧糊,要是有一点点僵那就是火候和接水的问题了。“肉丝菜汤面”是不放酱油的,而这里的面的特色就是浓油赤酱,但酱油的量很关键,过了,一和到白开水面就会变成酱油汤面了。所以烧浇头的师傅很重要,所以遣散的师傅能跟他人下金子。

    但是,香葛丽毕竟是香葛丽,他也不是吹的。面虽然给那个小伙子下得有点点僵了,但这一口大肠真的是溢香生津,肥腴而不油腻,回味而又欢欣。

    掺过水的汤喝上去总归是不可能正了。想去加点什么,提着碗到老师傅那里,看着三个都像酱油的罐子问老师傅。老师傅撩下一句老卵的话:“才(G:都)好加格,侬只要不怕辣,不怕咸。”

    想想老师傅劳心劳肺忙了大半天,碰到我这种不知趣的人,一定是烦死了。

    更让伊伤心伤肺的是,由于油烟太厉害遭到周围居民的投诉,开了1个多月后香葛丽被迫关门。

名捕重又归隐江湖...

    8.2分 大肠大王 大面小僵 大名清汤

  

第16碗面 兰州正宗牛肉面 地址: 普陀区中山北路2210号汉庭商务酒店旁(近镇坪路)

    上海有无数的兰州拉面,前面都有两个字:“正宗”。这家店也不例外。   



    例外的,它是一个临时的简易铁棚子搭起来的(原为甘肃省驻沪办二星级敦煌宾馆的餐厅,因为在装修,所以弄了个临时的铁棚子)。例外的,他家的价目表只是摆放在收银机边上的一张菜单。更例外的是菜单上的拉面名称:  毛细,细,二细,三细(此四种为圆面);韭叶,宽,大宽(此三种为扁面);荞麦棱(此种为有棱有角的面)。头一次来的人未免要有些彷徨和紧张,不知道该如何面对?

    那就对了,你面对的恰恰是对的面,对的兰州拉面。正宗的兰州拉面!

    我匆忙之下,在后面排队人员和前面收银小姐的夹击之下,也是一紧张,点了碗菜单里最普通的面,细面,大碗:8元。

    坐在铁棚子顶满满的假青藤下,看着那些穿正装的女服务员端着或大或小的碗穿来穿去。再看看墙上挂着的那面巨大的甘肃省地图。心里不由得在期盼着,嘴里也由不得在孕育着。

  



    面上来,“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翻译下就是:牛肉汤色清;萝卜片洁白纯净;辣椒油鲜红漂浮;香菜、蒜苗新鲜翠绿;面条则柔滑,白里透黄。(G:专业!)

    卖相交关好!老规矩,先面,一口下去。不大对劲,感觉酝酿已久的期盼给这面给堵住了。这面是软塌塌的,没劲!而且清汤光水,怎么讲?面上无味,淡的很。

    于是喝口汤,汤倒是很鲜。不但鲜,还有着浓郁的异域的味道,香香的(汤里的香料),麻麻的。可惜还是放了味精了。再吃口面,还是跟汤好象不搭界。李笠翁在《闲情偶寄》中曰:味在汤里而面索然寡味,应该是汤在面里然后面才有味。

    有点失望!与我心目中的相去甚远。我心目中的兰州拉面是可以吃出大漠的豪爽来的,一碗没劲的面,一碗放了味精的面叫我如何撩起袖子,敞开襟怀,去迎接大漠的风!

    那么正宗的兰州拉面是什末样?

    面,在碗里能“站住”,也就是用筷子一捞又放下,面条能在碗里保持直立的形状片刻,否则就是“没有劲”,拉出来的面就不合格。这个网上说的。

    汤,在嘴里能“麻住”,也就是到了嘴里,你的身子股被麻掉了,否则就是“没味道”,熬出来的汤就不及格。这个是我说的。

    但正宗的汤需要祖传的香料,需要半夜就起的劳作,那一定是不假的。在上海,敦煌宾馆的厨师会夜里2、3点钟起来熬汤,要么热我只大头昏!

    但网上有一种说法,说的是细、毛细等属于软面,而宽、大宽等属于硬面,说得我有点诚惶诚恐,惟恐对不住兰州人民。为了对全体兰州人民和他们的住沪办负责,本人不远几十里,开了先例,于2天后再次奔赴铁棚子,叫了宽面和一两牛肉:8+6.5=14.5元。

    牛肉比较清香,也比较清淡。宽面比细面横截面多,故而撩起面的同时汤汁也带起了多,不再是那么寡淡了。面也有些嚼头,但,嚼发嚼发就又软扑扑了。再来一口,还是嚼发嚼发就又软扑扑了。灭了我吃好一碗大宽面,赤膊迎送大漠风的豪爽气!

    7.8分 说是正宗但非正宗 地域不同(法国蜗牛气喘吁吁的跑到中国来,估计会变味)

  

第17碗面 心乐汤面馆 地址: 虹口区武昌路581号(近江西北路)

    点评网上商家的名称是“心乐饮食店”,其介绍起首一句就是:传说中的“海上第一肠”就在这里。

到河南北路七浦路下,犹然是到了外地的集贸市场。人头攒动,摩地穿梭,城管的高音喇叭和商家的低音(比城管的声音低)喇叭此起彼伏。

    河南北路东端的七浦路很短,但延街的商铺也挤下了无数的小店,都是穿的戴的。顶头就是江西北路,一拐弯,又是无数的小店,却是吃的喝的了。

    想当年上博50周年庆,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韩滉的《五牛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王羲之的《行书上虞帖卷》、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王珣的《行草书伯远帖卷》、欧阳询的《仲尼梦奠帖》等国宝前门可罗雀,只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前是排着巨龙长队的,大家围趴着想看的无非是古人的烧饼点和绸布庄。我现在后悔没在那千载难遇的长轴前找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请大家牢记南瓜园网址 www.nan2008.com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瓜园

GMT+8, 2024-11-14 17:21 , Processed in 0.10380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