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60|回复: 0

民工荒PK大学生找工作难:矛盾现象背后预示着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24 11: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经济从来不缺畸形的现象,与大学生为找工作挤破头相映成趣的是,如今很多地方闹成了民工荒。媒体报道说,春节刚过,东部沿海地区就出现大规模用工荒,珠三角缺口超200万。南方企业纷纷到河南“抢人”,给本土企业用工也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一些本土企业,为留住熟练工人,早在年前已为员工涨了工资。不仅是河南企业,外省一些政府部门专门出台文件,限制劳动力外流,以满足本地企业的用工需求。

可见,现在的沿海地区的民工荒一个重要的根源是,内地工资也在提高,与沿海地区抢“劳力”,而如果沿海地区的工资还是很低,生活成本又高,而且离家又远,自然就变成了劣势。因此,沿海地区的企业还想以廉价的劳动力来压低产品成本,获得国际竞争优势,显然是走不通了,这也是中国制造现实的难题。

还有有种观点认为,现在的农民工新生代知识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倒逼企业升级换代。事实上,这也是与中国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异,一方面确实因为现在的民工经过多年的城市化和义务教育的实施,素质大幅度地提高,客观上需要升级换代,但另一方面,我国的现实产品优势在于低端产品,在于劳动力资源丰厚引起的劳动价格偏低,这也让国内消费一直处于萎缩状态,内需难以提振。而且,如果产业升级换代之后,如果服务业因为营业费的过高的因素和垄断行业没有足够的诚意开放,会踢出大量的劳动者,造成低端也失业,高端产业也找不到工作,那么,经济就会更加畸形。这就是我们搞产业结构升级的风险所在,但畸形的经济现象又迫使我们必须前行。

当前中国现在正在搞落后产能淘汰,依据是现在的落后产能过剩,对经济造成拖累,但奇怪的是,低端产能却能吸纳大量的农民工,而高级白领却面临着过剩的格局,现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很正常,而农民工却出现了民工荒。

这种互相矛盾的现象正是中国淘汰落后产能之所以艰巨重要原因。是的,我们现在是该非淘汰过剩产能的时候了,但我们也应当考虑,为什么我们的阻力这么大,是不是哪些地方出了问题,这些落后产能是不是真得落后,是不是出现了贴标签的嫌疑,淘汰落后产能会不会制造新一轮的失业潮,中国大规模的淘汰所谓夕阳产业是不是有些矫枉过正,这些都需要我们再仔细厘清,否则,我们可能会步入产业空心化的怪圈。从当前出现的怪现状来看,我们的这种担心正是一种现实。

一些国家在崛起的时候,也付出了沉重的进步代价。比如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贫民化比较严重,因此引起了一系列的贩毒吸毒和危及社会稳定的黑社会、暴力犯罪活动。我们正处于城市化起飞的阶段,民工市民化也刚刚开始起步,生活成本的增加反过来导致用工成本的增加,而用工成本的增加要么逼迫企业多使用新机器或者高科技来替代用工,出现“机器吃人”的返祖现象,要么是提高工资,削薄利润。因此,如今出现的民工可能是今后社会的一个常态,但高端性的产业如果难以有效的吸纳这么多的劳动力,可能使得本来在消费与投资就严重失衡的更加畸形。

这种畸形根源于经济体制还有待改进,特别是能够吸纳众多劳动力的服务业必须要减负,历史要求我们必须壮大第三产业。当务之急是削减营业税,只有服务业壮大起来了,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也增强了国内的消费力,才能真正的保障国家的税收。

另外一个阻碍就业的是垄断行业开放度不够,甚至以各种各样高尚的借口大搞独断,这对于中国高端产业的发展是不利的,也是造成我们当前有那么多的高级精英们找不到工作的重要原因。2006年曾有报道,一个电力行业的抄表工年薪10万元,舆论哗然。同年,有人把国资委管辖下的煤、电、油、运等行业,形象地称之为“十二豪门”。曾有人测算,2006年“十二豪门”员工工资是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3到4倍,平均人工成本最高达到每人12万。这样的垄断利润都通过地位的分配而不是能力的分配进入了私人腰包,岂能不引起人们的极大愤慨。要想打破中国产业升级和总是在低端产品上具有国际优势的坚冰,从进一步开放垄断性产业的这一思路出发是可行的。

农民工用工荒与大学生找工作难这样强烈刺眼的对比,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的畸形已久的还有待改进的经济体制,这些体制都是改革的坚冰与长期容忍的怪胎,当容易改进的地方我们都改进了,现在是时候攻克这些难啃的硬石头了,是时候动外科手术了。相信通过打破这些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之后,我们的经济才能融化掉更多的坚冰,让经济机翼更加轻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请大家牢记南瓜园网址 www.nan2008.com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瓜园

GMT+8, 2024-11-25 06:47 , Processed in 0.08543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