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34|回复: 0

文化部再次整顿“造假成风”:假唱能否销声匿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 01: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化部28日再出新规,对流行音乐界的“造假成风”重拳出击。从2002年崔健孤身发起“真唱运动”至今,乐坛打假终于成为文化管理部门、文化从业者和亿万观众的共识,令人振奋。

  假唱能否销声匿迹?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电视选秀、青歌赛取代传统的“追求形式完美”的电视综艺节目,正在激发着观众对现场音乐的理解和追求;另一方面,文化管理部门应该把“重拳”落到实处,紧盯那些公众影响力大的知名艺人,让他们不敢假唱,净化乐坛风气才能收到实效。

  假唱成为一种习惯

  文化部出台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定义,所谓假唱、假演奏是指演员在演出过程中,使用事先录制好的歌曲、乐曲代替现场演唱、演奏的行为。

  假唱、假演奏、假现场、假完美,多年以来一直是中国音乐演出市场的顽疾。假唱为何难以消除?一位电台主持人认为,中国的流行音乐由于起步较慢,音乐普及度不高,乐迷鉴赏能力等各方面的原因,让假唱有了借以生存的温床。“中国的流行音乐缺乏现场环节。长期以来的落后观念是一个原因。电视对于现场音乐的推广乏力,也难辞其咎”。

  他分析说,在中国,到现场去听音乐会的观众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老百姓都是在电视综艺晚会上看到歌手表演。在录播的电视综艺晚会上,为追求形式上的虚假完美和制作上的低成本、方便,现场演唱就用录音代替,歌手只需要对口型、做表情。假唱逐渐成为一种习惯。

  一些业内人士也表示,“电视的诱惑力太大了,你一边抵制假唱,一边自会有人应邀去假唱。”

  假唱压制创造力

  音乐只有好坏之分,但在中国的文化土壤里,却衍生出了关于真假的辩论,令人扼腕叹息。

  歌手假唱,除了对观众形成了欺骗之外,更抑制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创造力。因为,假唱让坏的歌手可以“鱼目混珠、以次充好”,流行乐坛的优胜劣汰变成了假唱盛行,真正优秀的歌手、音乐人受到压制。长此以往,中国流行音乐就难免贫血、枯萎、创造力衰竭。

  “假作真时真亦假”。扩大而言,假唱对于整个文化环境也会发生影响。在当今全球流行文化的产业链条上,流行音乐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这一环的残缺,对于当今中国文化的走出去形成了某种制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欧美地区的歌手在现场假唱,通常被视为一种极其恶劣的欺诈行为,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可以被人以欺诈罪告上法庭。歌手假唱要付出如此高昂的“成本”,自然对这种现象形成了有力的遏制。

  让重拳落到实处

  2009年9月,媒体曝光了全国第一例假唱案,对“假唱者”方梓媛、殷有璨分别给予5万元行政处罚。这引起民众更为殷切的期盼:那些当红的歌星、艺人们仍不时因各种原因假唱着,他们能否回归真音乐?

  6月28日,文化部新规出台同时,100余位音乐家、歌手联名反假唱,声势浩大。人们希望,重拳惩治能够落到实处,击中歌坛假唱相关利益者的痛处。

  近日举办的央视青歌赛上,歌手们力求在比赛现场展示出最佳的演唱状态,让观众感受到了真音乐、现场演唱的魅力。歌手的音乐素养、现场即兴演出的能力、能否调动现场观众的情绪,都在评委和观众的火眼金睛监督之下完全呈现,这也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巨大进步。

  有评论认为,这些新生代的电视音乐节目,正在成为“真音乐”的摇篮。它们正在培养中国新一代乐迷听真唱、看真现场的习惯,普及真唱运动,更将“真实”变成中国当代文化中的一个创造力源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请大家牢记南瓜园网址 www.nan2008.com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瓜园

GMT+8, 2024-11-23 22:18 , Processed in 0.14832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