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当围绕收视率展开的荧屏大战激战正酣,电视剧播出从每晚两集到眼下的每晚四集,甚至每晚五集时,另一场不见硝烟却更加惨烈的竞争,正在影视产业链的源头——制作打响。据有关人士估计,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将引发制作机构,也就是通常说的影视公司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一次洗牌行动。目前全国影视公司已经超过3000家,通过这次大洗牌后,预计将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影视公司将彻底消失!但在这场不亚于8级强震的洗牌后,中国影视制作水准将有一次整体攀升,并且有望催生像好莱坞那样的中国影视“托拉斯”!
谈“产量”色变
影视公司不约而同缩量减产
上月举办的上海电视节后,在北京——这个有1000多家影视公司、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的城市——各家影视公司老板们考虑最多的就是两个字——出路!在记者采访的众多影视公司老总的口中,谈到最多的话题就是“减产”。记者从随机采访的十余家主流影视公司负责人口中了解到,2010年没有一家公司在电视剧制作上扩容增产,无论是像央视、上海东方传媒这样的国有企业,还是像华谊、慈文这样的民营实力兵团,电视剧产量均没有超过去年的计划。慈文影视董事长、著名出品人马中骏甚至告诉记者:“我们今年投拍的电视剧,全部都是已经有买家的,即将投拍的电视剧也是接到了电视台的订单才生产制作!我们自己今年没有任何自创的电视剧要拍摄!”
北京如此,其他地方的情况也差不多。拥有影视公司近500家的浙江省,也在执行产量“适度从紧”政策。有地产商背景的浙江影视龙头企业——绿城传媒副总何流告诉记者,今年公司仅仅计划拍摄两部电视剧,一部是根据麦家小说改编的《刀尖上行走》,这部剧已经被四川电视台、云南电视台等买下,卫视也已经进入排播档期,另一部是筹备中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电视剧,已经拿到央视的订单。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影视公司的老总们闻“产量”色变,不约而同地采取了“缩量减产”的举措?
赔多赚少却依然井喷
演员片酬竟然以3万元起跳
众所周知,中国电视剧产量每年高达1.5万集以上,从数量上已经远远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视剧生产国。然而,在每年1.5万集的产量中,仅仅有接近8000集可以跟电视观众见面;真正能够盈利的仅有三分之一;能够产生较大影响力的,仅有10部左右。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戏称,眼下的中国电视剧生产圈可谓“东边日出西边雨”,一边是庞大的资源浪费,一边却是奇货可居,为了争夺这每年10部左右的优质电视剧,电视台百招出尽。
尽管赔多赚少,但电视剧生产依然连续3年“井喷”,国家广电总局三令五申出台各种限制政策,各大电视节、展会等也纷纷举办论坛,请专家们现身说法,然而,电视剧生产的“虚火”就是降不下来,反而因为数量不断攀升,把明星演员炒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眼下一些电视剧的生产成本中,竟然有7成要用于支付演员片酬。一位影视公司的老总叫苦不迭:“现在演员片酬基本上以3万元为一个台阶,我出价10万,竞争者就会出价13万。一些刚刚才有些名气的演员,现在动辄也敢叫价10万一集!”
“虚火”背后有人加薪
影视行业进入“资本战国”时代
在“虚火”的背后,是谁在火上加薪?其实在今年举办的上海电视节、电影节上,冯小刚、陆川等众多知名导演已经揭开了幕后的推手——一批煤老板、地产商近些年看到文化产业的兴旺,不惜重金投入。然而,由于不了解影视行业的特点,盲目对题材和前景乐观,重金砸进去后,取得成功的却不多。编剧出身的马中骏告诉记者:“如果说传统制造业是标准化生产的话,那么影视产业则是差异化生产,可以说每一部作品都不一样,很少有重复的成功可言。”
从两三年前开始,影视行业进入了“战国”时代,各路诸侯携资金重磅杀入。在资金大举进入后,产生了两个结果:一是“垃圾”更多了,二是名导名演员的身价飙升。某著名导演被指“替身王”,其实也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几部大戏连续火爆,把这位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导演突然捧上了一线,新项目纷至沓来,“一位导演一年拍两部戏还算正常,一年拍五六部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的,但现在就有人是这样!”
阳光总在风雨后
中国影视“托拉斯”有望催生
不过,刚刚落幕的上海电视节却为整个行业下了一场“冰雹”!原本一个猛子扎进场的各路“游资”,突然发现一个事实:到2012年春节前,能够覆盖全国的播出平台,包括央视、各地方卫视黄金档播出时间竟然已经全部“塞”满,个别卫视甚至已经排到了2012年春节后。“现在连个缝隙都几乎插不进去,”一位影视公司老总告诉记者,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的最新规定,电视台每晚黄金档时段,只能播出两集新剧。目前全国具有播出新剧实力的全国播出平台不超过6个,按照365天,每晚播出两集来计算,也仅仅4380集而已!更何况这只是一个理论数字,除了央视一套、八套和安徽卫视外,目前没有哪个全国电视平台敢宣称自己是365天,天天播出国产新剧。如果今年制作的新剧,要等到2012年春节后才有望排播,按照现在电视剧播出回款,账期至少要等半年以上的“惯例”,大量的中小影视公司将很难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天”。
不过,这番来势汹汹的洗牌,却也并非仅仅是噩耗。真正有实力的影视公司,正好趁“晒网”的良机,谋划合纵连横产业并购,以资本为纽带进行行业重组,一批中国影视的“托拉斯”有望从激战中站立起来!有的公司在谋划组建电视网,有的公司则在打造剧本网,还有的则培育明星孵化器,一条更加规范的产业链正在悄然布局中……
本报记者 赵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