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46|回复: 0

《黛玉传》播出引发热议 雷点亮点并存(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14 01: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邓莎饰演的宝钗



贾琏和王熙凤



“红楼”七美图



宝玉黛玉读《西厢》



  上月29日,由马天宇、闵春晓等主演的《黛玉传》悄然登陆网络,让人诧异的是,这部制作略显粗糙,且原本不被看好的小成本电视剧,却在网络上赢得了不少赞誉,与前段时间新版《红楼梦》播出时口碑的惨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比起新版《红楼梦》“照书全搬”的做法,《黛玉传》在构思上显得更为明智———虽沿用小说《红楼梦》故事主体,但取名不叫《红楼梦》,内容里还加入了脂砚斋批《石头记》的观点,并融入各类学者“品红楼”的诸多说法,即便引起部分网友争议,但却不失为一个“叙事”、“解读”两不误的成功样本。

  羊城晚报记者  章琰

  【故事篇】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写木石前盟

  曾先后执导过《梅花三弄》、《还珠格格》、《六个梦》等剧而被称为“琼瑶专用导演”的李平,是《黛玉传》的操刀人,因此一度让网友担心《黛玉传》会被拍成琼瑶风格的狗血剧。虽然目前播出的网络版确实不乏“杜鹃啼血”式的煽情桥段,但该剧对原著进行的“文本外”解读也获得了不少网友首肯:“至少编剧读过《红楼梦》,而且有所思考。”   

  -宝黛之恋是主线

  《黛玉传》将视角集中在《红楼梦》灵魂人物林黛玉身上,从黛玉在扬州说起,详细描述她如何不舍地拜别老父进贾府、在贾府里如何遭到冷遇,然后在寄人篱下的生活中如何和宝玉渐渐产生爱情,而这段爱情又如何遭到来自家族和宫廷的重重阻挠,最后导致她病死他乡。尤其是描述黛玉在贾家的地位时,《黛玉传》着墨不少,如底下的丫鬟婆子抱怨:“林姑娘今天病、明天病,这哪天是个头?平时我去她房里,她连眼皮子都不抬一下。照我看,还是宝姑娘随和,为人也好,行事也在理。”而生性灵慧的黛玉自然是看在眼里,她“惟恐被人耻笑去了”的自尊,渐渐变成了“惟恐被人小看了去”,所以当看到宝钗搀着母亲探望宝玉时,她会黯然泪下……这是原著中不曾有的。除此之外,但凡与黛玉有密切关系的人,都得到了较多笔墨,甚至她的丫环紫鹃和雪雁的个性也在剧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彰显。这些描述虽然没有一字一句从原著中来,但却比较符合电视剧的叙述规律,因此容易得到大众的认同。

  -学者解读是副线

  《黛玉传》还大量融入了脂砚斋的批语和红学家的说法,将残缺的情节重新织补。黛玉初进贾府,老太太提到了黛玉之母贾敏时,镜头给了王夫人一个特写,王夫人显得坐立不安。爱好红学的观众会明白,这是出自近年来红学界一个盛行的说法———“王夫人与未出阁时的贾敏有嫌隙”。另外,《黛玉传》还将脂批里一些暗示和原著中一些隐晦的内容都翻了出来,比如秦氏和贾珍的私情、秦氏的身世等;还有刘心武曾经分析过的赵姨娘、王夫人和贾政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宝钗温顺大度的表面下复杂的内心以及与黛玉暗地里较真的细节,也在剧中得以体现。

  【演技篇】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红楼海选寂寞林

  不富足的资金令剧组不能够负担太多大牌演员,《黛玉传》的三位主演都是选秀明星,其他不少丫鬟婆子也是由选秀时的胜出者来饰演。就外形和表演来讲,虽然闵春晓还嫌不够漂亮,马天宇也有点过于扭捏,但《黛玉传》一众主演的形象较之于新《红楼梦》来说,似乎更为观众所接受。导演李平也表示:“这部剧的人物造型和整体风格,基本上和大家普遍理解的人物形象不会有什么出入。《红楼梦》很经典,经典到大家对于其中的人物形象基本上已经有了共识,我们不想刻意挑战大众的审美,做也只做符合时代的修饰。”   

  -主角入戏颇深

  饰演黛玉的闵春晓和饰演宝钗的邓莎,分别是“红楼梦中人”海选时黛玉组的亚军和宝钗组的第五名。她们对于角色的理解和把握,在比赛时就颇受评委认可。而同样是选秀出身的马天宇,虽是第一次演戏,演技十分生涩,却好歹演出了一份痴情,不致令人反感。如今虽然戏已拍完,但几位主演仍未能出戏,在闵晓春的微博上,至今仍使用着“红楼体”,不仅偶尔写诗撰文“忆尔垂髫初蘸墨,学人雅意弄花笺”,还时常感叹“我不再是红楼梦中人,而陪伴着我的,依然是枕边的那本《红楼梦》”,而她给自己的定位,则永远是“我是40号选手,闵春晓”。   

  -配角更为抢眼

  除了宝黛钗,剧中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凤姐。饰演者王子瑜的相貌虽不受网友认可,那身脱不下来的紫披风也让人堵心,但她的演技却足以弥补外形的不足。其嬉笑怒骂的笃定,泼皮破落户的气场,完全将新《红楼梦》的姚笛比了下去。另外,贾府的三美男贾琏、贾蓉、贾蔷也让人惊喜,三位都是专业演员,演起来显得驾轻就熟,尤其琏二爷惊鸿一瞥的初次登场就让人眼前一亮。缺了门牙的刘姥姥也让人忍俊不禁,到底是老戏骨!另外,贾府几位夫人的表演都挺到位。

  【制作篇】纵然是沿袭旧版,到底意难平

  面对新版《红楼梦》的一掷千金,《黛玉传》的制作规模完全不能比。制片方比喻说:“李少红拍的是汪洋大海,我们拍的,按贾宝玉的话来说,就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对于制作资金,导演李平表示“会按照需要的来,不浪费但也绝对不会为了省钱压戏”。“量入而出”的《黛玉传》,虽然内容取胜,但制作上却明显捉襟见肘。

  -造型模仿旧版

  《黛玉传》主演的头饰、服装在风格上与1987版比较接近,因此被扣上“山寨”的帽子。最被诟病的首先是主演们一成不变的“毛毛装”:夫人小姐老爷少爷丫头老妈子里面外面清一色的人造毛,宝玉出场是一件灰色的人造毛披肩,黛玉进贾府也是一件白色的人造毛披肩,进了屋都坐下了还披着,好不容易脱掉了披风,里面也永远是一件毛质稀疏的褂子。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五集过后,漫长的冬天结束时,观众才可以长吁一口气。其次是主演们的浓妆,但凡女主角,势必使用亮亮的眼影和亮晶晶的唇彩,尤其是黛玉,那厚重的眼影和黑乎乎的穆斯粉底,还有90后必备的“嘟嘟唇”唇彩,都叫人不忍多看。有网友痛心疾首:“不是‘毛毛教’就是‘眼影教’,这让我们的眼睛情何以堪!”

  -后期漏洞百出

  摆设、场景、礼节之类的且不说,该剧的字幕以及常识上的纰漏,就被网友大为诟病。首先是字幕的错漏,如“蓉儿媳妇和珍大哥的‘事’”打成了“是”,“长得‘标致’”打成“标志”,配音明明喊“秦可卿”,字幕却出现了“尤二媳妇”这个称呼。其次是称谓的不妥当,如探春和宝玉竟然管“宝姐姐”叫“薛妹妹”,薛姨妈居然喊还没当王妃的元春叫“娘娘”等等。再次是音乐的选用,虽然剧组邀请了精通古典乐的林海负责配乐,林海做出来的曲子也是意境十足,但为音乐搭配的画面却让人忍俊不禁:刘姥姥一进荣府见凤姐时用的竟是无比抒情的音乐,黛玉初进贾府用的竟然是喜感十足、欢快活泼的音乐!最后则是画面的错乱,剧中的雪说下就下,不下时则立即变回满园春色,让人有时空错乱之感;而黛玉别父这一本来很好设想的情节却遗憾地选在了大街上;还有剧中为黛玉亡母贾敏设置的那不合理的画像,都让人感觉“很汗”。

  【网友声音】

  挺黛派

  “没有铜钱头。姑娘们清爽干净;没有痴肥和尚,僧道们清爽入眼,不丑,有点神仙样;石头蹲着的那处不是鬼片境界,还算像仙境;没有鬼唱腔,只有正常的对话;没有动不动唠叨死人把观众当弱智的旁白,介绍背景简洁干净;没有目露凶光的老太太,面相虽然有点精明干练,可慈爱很到位;没有掀帘子和吐口水的粗鲁,林姑娘至少比较有教养;没有凌波微步,姑娘们和神仙们都是走的,不是在黑暗的鬼宅院里飘(参考‘新红’秦可卿的漂浮状态);没有忽明忽暗的鬼魅,光线是明媚的,摆设是清爽的;没有旁白来提醒观众,还是尊重观众智商的。”   

  “说说《黛玉传》的演员,虽然还是无法跟我心中的87版相提并论,但至少看了一集多就已经完全能够分辨谁是谁。”   

  “我倒不认为《黛玉传》的改编有多发人深省,但至少表明了创作者‘在思考’的立场,光态度就值得认可。”

  “《黛玉传》值得肯定的一点就是,它知道自己的不足,不敢妄自尊大,老老实实用笨办法来拍,反而更让人觉得比较贴近《红楼梦》原著,比起‘新红’自以为是在还原原著其实是不知所云好得多。”  

  “穷不是问题,有没有诚意和老实的态度才是问题。或许《黛玉传》较低的关注度也不是坏事,至少让这部作品显得更为纯粹了吧。”

  倒黛派

  “新《红楼》定妆完毕,窗帘、铜钱、黄瓜片惨遭网友‘板砖’一片;如今,《黛玉传》悄然面世,山寨、毛毛、矫情,一样惹来众多骂名。”   

  “如果这一版本也叫《红楼梦》,估计早给人骂死了!”   

  “或许主创团队大多来自台湾,很多细节都显得有些‘琼瑶’,黛玉动不动就哭,人人都是含情脉脉,甚至黛玉与妙玉、秦可卿与宝玉都被拍得暗生情愫,这个实在是用力过猛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请大家牢记南瓜园网址 www.nan2008.com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瓜园

GMT+8, 2024-9-20 22:38 , Processed in 0.08632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