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03|回复: 0

海派剧正在迅速没落? 讲上海故事难觅上海演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31 17: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马家的幸福往事》讲上海故事却难觅上海演员

正在BTV影视频道播出的《老马家的幸福往事》收视率一路走高,最高达到10%。不过也有观众表示,虽然《老马家》故事牵动人心,主题厚重,布景道具力求还原老上海风貌,但整体看下来,很难说这是一部通常意义上的海派剧。细心的观众还发现,这部讲述上海故事的电视剧中用的多是北方演员。事实上,《老马家》的高收视也难掩海派剧整体滑坡的现实。

  上海题材剧太依赖旧上海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有一大批颇具海派特色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如《上海一家人》、《婆婆、媳妇、小姑》、《十六岁的花季》、《儿女情长》走红全国,如今国产电视剧无论题材种类还是剧集产量都呈几何倍数增长,上海题材也不少,但大多是旧上海滩的故事,内容不是抗战就是谍战,反映当代上海人生活的海派剧近乎绝迹了,这显然与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的地位不相匹配。具体到影视圈,随着吕凉等上一代海派演员的逐渐隐退,海派年轻演员明显青黄不接,出生在上海的新生代明星大多北上发展。《老马家的幸福往事》里就难觅上海演员身影,林永健、辛柏青等几位主演都是北方演员。如今,在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协会的20多位常务理事中,竟然没有一位上海导演。以宁财神为代表的年轻上海编剧群体,能创作出《武林外传》这样天马行空的作品,但对上海普通人的生活却很少关照。就此,记者采访了《老马家》的导演杨文军,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他坦言选择“南北交融”是大势所趋,海派剧没落也是为现实所累。

  新海派剧很难全国通吃

  《老马家的幸福往事》描写的是上海老式里弄厢房老马家一家人从“文革”后期至新世纪初近30年的岁月变迁,反映了上海这座大城市老百姓30年来的生活变化。创作之初,总编剧贾鸿源的想法是,作为30年来改革开放历史的亲历者、参与者、目击者,无论是上海的城市建设还是上海百姓的生活,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至今没有一部真正反映上海平头百姓生活、经历与精神,又得到影视界公认的电视剧鸿篇巨制,这与上海这座中国一流大城市和文化大都市是不相吻合的。然而,按这个设想创作的剧本进入拍摄阶段却没能选择有常年上海生活经历的本土演员,除最近几年迁居上海的何赛飞外,林永健、辛柏青、涂松岩、李立群、于和伟等主演们清一色都是生活在北京的北方人,还有来自台湾的女主角六月和李立群。

  导演杨文军解释,这是考虑到市场的缘故,上海地域性太强的戏很难南北通吃,北方的电视台和广东、福建的电视台购片时会有疑虑。虽然当年《上海一家人》曾经红遍大江南北,若是现在恐怕不可能了,因为大家的选择太多了。杨文军举例说:“上海导演黄蜀芹曾经执导过一部《上海沧桑》,投资很大,但在北方重要省份几乎没播过。所以,我接手后希望能做成南北通吃,特意把老马家改成了从山东闯荡到上海来,另外,演员也非常重要,如果用一批上海演员,北方观众会觉得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上海明星喜欢北上发展

  不过,抛开市场不谈,导演杨文军表示也很难再凑齐一班地道的上海演员。虽然演员中不乏上海人,但如今也大多生活在北京,像陆毅、马伊俐、孙俪、黄奕等当红明星身上也很难看到有别于其他城市独特的“海派气质”,这些明星也几乎没有主演过什么海派剧。而近几年上海戏剧学院走出的明星也很少有上海本地人了,北方人居多,比如李冰冰、佟大为就是东北人。

  杨文军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北京求学工作,在他看来,“如今做演员这行,北方人有优势,北方演员性格豪放,有激情,很容易带动情绪,我们江浙、上海人比较谨慎、细腻,大的爆发力和情感张力上就不如北方演员。”如果说做演员南不如北,可上海曾是中国娱乐业的发源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那些引领风潮、赫赫有名的大牌影星也都来自上海。杨文军认为这两种现象丝毫不矛盾,原因是,“上海演员太细腻了,过去上海电影非常发达,那时候看得起电影的人也都集中在上海,那样的风格是没问题的。但现在面对十几亿人口,观众的口味又偏重,所以还是要相对粗糙些,冲突大些,生活化些,面对大众的才有市场。为什么央视小品都说北方话?就像周立波说的,他选择了喝咖啡的,但大部分老百姓是吃大蒜的。” 本报记者 金力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请大家牢记南瓜园网址 www.nan2008.com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瓜园

GMT+8, 2024-12-19 13:09 , Processed in 0.12472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