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10|回复: 1

不为人知的真相:你每天吃多少尸体,知道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3 17: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每天吃多少尸体,知道吗?


80%的死鸡被端上餐桌
一个禽病医生乘火车出差,上车之前匆忙买了只烧鸡,当他准备享受他的食物时,大吃一惊:原来他买的是用“包心包肝”的死鸡制作的烧鸡。“包心包肝”是大肠杆菌感染后的死鸡心脏或肝脏外形成厚约1毫米的蛋白分泌物,呈黄白色,看起来非常恶心。烧鸡店老板没来得及把死鸡的分泌物处理干净就做成了烧鸡。
看到这个故事,我想到:专业人员能够辨别是死掉的鸡,别的消费者怎么会知道呢?那么,我国每年死亡的养殖动物有多少?这些动物死亡后,会怎么处理?是否真的会流向餐桌? 我还看到一篇《那是谁的肉》的文章:
当我在外科实习的时候,每一天都要开好几刀,每一次的手术,总是会切掉病人身体里面的一些组织或者器官;比如说:切掉一段胃,切掉一节肠子,或者把胆割掉,或者拿掉子宫,甚至锯掉一只脚,甚至用电锯把人的头盖骨锯开......医院都会把手术切下来的东西,送一些切片去检查,其他的部分没有用,就由专人去处理。有一天我从医院回家,遇到来处理的专人,他带一个大大的塑胶袋,里面装的都是一些从人体割下来的东西。胃啦、肠子啦、胆啦,他正好提着那个袋子从猪肉摊前面走过去,我看到这一幕忽然间愣住了!因为,实在是一模一样!假使有人调皮开玩笑,把自己割下来的胃、肠,或者是自己切下来的肾脏,也放到那猪肉摊位上,和猪肚、猪肠,种种猪内脏摆在一起,可能您也认不出来,说不定还会买回去吃得津津有味呢!我们读医学院,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要研究“人体解剖学”,很多同学都自然不敢吃肉,为什么呢?动物的肉和人肉实在太像了!在解剖台解剖尸体下来,再去自助餐店看到肉,无论平常多爱吃肉的人,都没胃口,总觉得和台上的人体肌肉、内脏、形状、味道都一模一样。很多人晚上不敢自己一人到“人体解剖室”,也不敢自己一人到殡仪馆冷冻库,说是怕死尸,不知道自己家中的冰箱内,死尸更多,而且有的断头,有的断脚。也有很多人不敢晚上自己去坟墓,说是怕闹鬼,却不知道自己的肚子也经常作动物的坟墓、鬼屋,而且随便“下葬”,都没看“好风水”。那么,姑且不论我们是否吃的是动物尸体,实际上,我们的老百姓还真的吃了不少死动物肉呢!




宋朝周密在《癸辛杂识》续集下中,记载当时就有把死马肉当作鹿肉卖的缺德行为,并且明确指出死驴马肉不仅让人生病,甚至可以致命。“凡驴马之自毙者,食之皆能杀人,不特生丁疮而已。岂特食之,凡剥驴马亦不可近,其气熏人,亦能致病,不可不谨也。今所卖鹿脯,多用死马肉为之,不可不知。”如今,从相关的报道看,有不法商贩和企业把死马肉,还有死鸡肉、死猪肉、死牛肉、死羊肉等加工后给大家食用。



1. 高达1/6的死亡率
在中国,根据1980年疫病普查的典型材料推算,家畜因病死亡数占存栏数的比例分别为:猪10%,牛2.5%,羊8%,马、骡、驴均3%,禽20%。河北工程大学农学院宋金祥在《目前我国养鸡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指出:粗略统计我国禽病已超过80种,其中传染病约占80%左右。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各类禽病带来的死亡率高达20%~25%,损失近上百亿人民币。2007年7月25日,农业部兽医局巡视员李金祥在农业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国因为散养家禽比较多,所以饲养规模小和散养户禽只的死亡率高一些,约在16%~18%。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6年,我国肉鸡屠宰量为76.95亿只。如果吃掉的这70多亿只全部都是健康鸡的话,按照1/6的死亡率,那么我国每年至少有14亿只死鸡,这么多死鸡哪里去了?如果吃掉的这70多亿只并不都是健康的鸡,那么我们又吃掉多少死鸡呢?

2. 超过8成的死鸡被端上了餐桌
从2005年7月至2007年7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与中国科学发展观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唐爱民带领的课题组成员在山东、内蒙古、北京等省市区,开展了“养鸡场死鸡去向”的调查,令人大吃一惊的是:超过8成的死鸡被端上了餐桌!他们调查发现:



死鸡的第一种去处是卖给小作坊加工火腿肠。死鸡约两三毛钱一斤,一些制作火腿肠的小作坊老板购来死鸡后,去毛和内脏,取出“鸡”肉,再以高温处理,掺上淀粉和保鲜剂等,就成了“很好”的火腿肠原料。
死鸡的第二种去处是加工烧鸡。一些烧鸡店主往往挑选还没咽气、尚有余温的病鸡或者死鸡,快速处理加工成烧鸡。一些透着金黄色彩、令人“馋涎欲滴”的烧鸡就这样加工出来了。
死鸡的第三种去处是喂养其他动物。有的是买死鸡喂狐狸、貂等兽类;另外一种情况是直接喂猪。华东地区有一大型禽病医院,每天处理死鸡50~100斤,这些鸡是全省养鸡户带来看病拿药供解剖用的。以前处理这些死鸡,需要雇人蹬三轮车拉到郊外掩埋。现在有人2毛钱一斤收购,禽病医院还可以赚到外快。
死鸡的第四种去处是就地扔掉。某市近郊区一养鸡户将死亡的鸡顺手扔进废弃的井里。几年下来,废井快填满了。一到夏天,臭味好远就能闻到。由于井是和地下水相连的,一些毒素和传染病菌直接污染了地下水。
第五种去处是就地焚烧。这种做法成本比较高,养鸡户们多不采用。当禽流感发生的时候,死鸡处理往往会惊动政府。政府补助10元一只,养鸡户得到补助后就地焚烧。但是这笔钱很难拿到。首先需要向乡、县畜牧兽医站提出申请,然后再报省级主管部门鉴定,要跑很多“衙门”。农民知道得到这个补助很困难,就索性卖给小作坊、烧鸡店、养殖场。养鸡场的死鸡去处还有很多,如卖给饭馆做菜,卖给饺(包)子铺做馅等。蒋高明等人的研究结论是2007年披露的。2007年7月 25日农业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农民日报》记者关于死鸡交易的提问,农业部领导只是表明:“你说的这个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而且是坚决打击这种行为。我们有监管部门,又有新闻媒体的监督,又有社会的监督,所以鼓励媒体和广大观众对我们进行举报,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采取措施,及时处理,希望我们共同配合。”
这些话语中,既没有否定死鸡交易,也没有评价蒋高明等关于死鸡交易的研究。现在,事情过去几年了,情况是否有改善呢?我们没有从媒体上看到国家打击死鸡交易的报道,也没有国家否认死鸡交易的报道,但是我却查到一些媒体的记者暗访调查死鸡进入百姓餐桌的报道。早在1999年11月,国家技术监督局主持查获了一起制售死瘟鸡的特大案件。一些不法商贩收购养鸡场病死的鸡,并加工成烧鸡销售。销售范围远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和山西等省市,危害长达十年之久。当记者私下采访制售死鸡的村民时,一个村民讲,他们“一天要拉回10000多斤死鸡”,并说“过年期间一天就可以卖1000多斤”。




2004年8月,《华商晨报》记者暗访了沈阳市新城子区收死鸡并卧底进入了病死鸡加工点内,目睹了死鸡变烧鸡的全过程。记者一路跟踪收购死鸡的男子,从早上5点多到上午8时左右,该男子就收购了5个装满的编织袋、还挂了一车把的死鸡。后来,记者以买鸡者的身份找到老板,老板聊到自己的发家史,居然已经加工买卖死鸡10多年了。记者:这么多鸡都是咋死的?老板:病死的呗!多的时候一天能收千把只。记者:有的鸡都有臭味、变绿了,卖的时候人家看不出来吗?老板:没事的,拔毛破膛浸在凉水里多拔一会,在酱锅里一酱,别说看出来,连吃你都吃不出来是死鸡。记者开玩笑地说:你吃吗?老板:眼不见为净,有头有脸的人照样吃我这死鸡,反正我是不吃。这死鸡全身都是宝,鸡肠子也大有用武之地,你看那房后的猪圈,我养的20多头猪全指望它呢,鸡胗、鸡心不也都被你们在沈阳烤串吃了吗!记者:沈阳你怎么供货?老板:他们都到南塔货运站去取,我一般把货带到那里。谈到其多年的“成就”,老板再次打开了话匣子。“你看到的这些其实不算什么,有时我都是成吨地往外走货,沈阳、新城子就不用说了,这里是我的根据地。大连、庄河、赤峰、通辽,包括河北石家庄的一家‘乡巴佬企业’都用我的货。”老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收一只死鸡也就1.5元到2元钱。加工成烧鸡半成品重约1公斤,按批发价走货的话是4.5元一斤,这一只鸡能净挣6-7 元。一天平均做300只的话,就收入2000元左右。虽然有风险,但这不是挣钱嘛!”同样,对于死鸡加工的丰厚利润,有位老板也给暗访的央视记者算过一笔账:“收一只死鸡平均2元钱。加工成烧鸡半成品重约1公斤,按批发价是一斤4.5元,每只鸡能挣6~7元。如果一天做300只,就收入2000元左右。”2007年7月,《南方周末》记者曾以鸡贩子的身份致电陕西、湖北、安徽、江苏的十多家养鸡场后,发现小型养鸡场大都出售死鸡。只有拥有10万只鸡以上的大型养殖场拒绝出售死鸡。“这只是表面现象,因为你和他们不熟。”一名死鸡贩子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们不敢拿自己的信誉做赌。”在华南一个禽类批发市场里,《南方周末》记者以业务员的身份认识了22岁的鸡贩子陈仔。他从事禽畜动物批发已经7年,他说批发市场中的绝大部分死鸡都被出售,除了极少数高度腐烂的。“每天至少有50万只鸡流入市场,按照5%的最低死亡率,大约2.5万只死鸡被市民吃掉。”陈仔还带记者在多个禽类市场考察。死鸡都被装进编织袋,扔在每个档口的臭水沟里,皮毛不整、异味扑鼻。它们也被明码标价,并随着市场行情上下浮动。比如竹丝鸡目前每只3元,清远鸡每只9元。街上、餐馆里卖的鸡,谁来监管是否属于病死的?当我们吃下一只又一只死掉的鸡时,会造成多少潜在的危害?“当动物死后,尸体的腐烂会很快开始,过程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教授李枫说,“何况死鸡往往是病鸡,带有各种传染性病菌。加工者为了掩盖死鸡的异味,往往又加了过多的添加剂,这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3. 非常成熟的死鸡加工产业链
当然,死鸡还要被再“加工”才能卖出去。围绕死鸡加工形成了非常成熟的产业链。在下游,有专门要内脏的商贩,有专取白条鸡的商贩,还有加工熟食的。其终端就是饭店、熟食店、烧烤摊甚至超级市场,死鸡由此上了人们的餐桌。只有比较新鲜的死鸡才会整只出售给商家,用于加工烧鸡、烤鸡。腐烂的死鸡,则把鸡翅、鸡腿、鸡爪切下制成冷冻食品。“冷冻食品都不新鲜,很难看出哪是病死鸡哪是健康鸡,所以容易掩人耳目。”一位业内人士说。另外,死鸡的内脏——比如说鸡胗,大多流向烧烤摊位;而腐烂比较严重的鸡,还能制成火腿肠。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饭店的“乳鸽”或者油炸“麻雀”,其实就是剥过皮的小死鸡。因此,死鸡几乎没有什么被丢弃的部分,全部被加工卖给了消费者。


4. 2006 年3月,《信息时报》记者前后花费近半个月时间,查明了一道名菜盐焗鸡的做法。
不少厨师大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用死鸡、病鸡来代替活鸡。一位厨师告诉这位记者说,现在有不少餐饮企业烧一锅开水,把香料、麦芽酚、调料等放入锅中,再把鸡放入水中,将其煮熟再风干,然后包上砂纸,象征性地把它放在粗盐堆上,即可当盐焗鸡叫卖。在化学试剂的调味下,这种盐焗鸡的口感、味道又相当不错。即使用的是病鸡、死鸡,在麦芽酚等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下,鸡的肉质仍如活鸡般鲜美。该厨师向记者透露,为保持盐焗鸡的香味持久,浸泡用的卤水大多都是由厨师自己调配的,而大剂量地使用食品添加剂,早已是行业公开的秘密,有不少厨师甚至还违禁使用工业香精及色素等,以使得鸡味和外观保持得更为长久。
在炮制卤水所使用的这些食品添加剂中,乙基麦芽酚是厨师最为常用的,也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无毒性的添加剂。它的高效性是体现在其风味的改良性能上,只要加入很少量,就能很好地去除鸡的杂味、异味,并保持长久清香的风味。如果厨师加大该剂量的话,就可以将任何不甚新鲜的鸡肉味道完全掩盖住。

5. 一位炸鸡鸭者的后怕
前一段时间,笔者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位以前做炸鸡鸭生意的商人在良心发现后写的。看了他真实的描述,每当看到大街上甚至餐馆里那些闻起来香喷喷的肉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到,这些肉里面,不知道隐藏着多少伤害人健康和生命的添加剂和毒素?转载出来,希望大家了解街头巷尾那些油炸肉食品的内幕,远离那些伤害自己的所谓“食品”。这位有良心的商人只学了三天技术,就开了一家连锁性质的小店。其实就是把那些已经宰、剖好的鸡、鸭,加入各种添加剂腌制,第二天捞出来炸就可以了。
一开始,他按照总店教的办法制作,炸出来的鸡、鸭味道总不如总店的香;从总店进腌制好的鸡、鸭又没有什么赚头,后来才慢慢明白,问题出在腌制过程中,原来用的料不一样:固定用传统的花椒、大料、陈皮、肉桂等近20种可以让人见得到的植物配料外,漂在油锅料桶上面故意让人看,真正的内容是在约 100只鸡中加入的骨髓膏、嫩肉粉、膨松剂、增色剂、增香剂、增甜剂(是一种比糖精还要甜60倍的东西)、含罂粟壳粉的某种褐色物品,以及增加酥脆的添加剂等十几种搞不清是什么东西的化学物质。尤其是那种骨髓膏经过8个小时左右,把鸡鸭的骨头里都浸透了香味,最后还要放入5斤的味精。




就这样,人吃起来会觉得骨头都很酥脆,香味浓郁,一吃还想吃,吃了就忘不了。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那种闻起来香得让人馋涎欲滴的味道,是一种挥发性能良好的油状制剂,每天倒一些在炸鸡鸭用的油里即可,当油热起来的时候,200米甚至更远的人都能闻得到。至于炸东西用的油,因为动物本身有很多油,越炸油不仅不少还会增多,根本就不用换油,除非里面的渣滓太多了才把油放出换点。
当顾客吃着香喷喷的各种炸串时,一定不会想:这些油从哪里来的?那些小摊小贩一般是去离自己店稍远的地方买那种不知用了多久的便宜油,反正没有人去检验。这位商人明知这些鸡鸭根本不能吃,经不住自己的孩子一直闹着要吃,最后限定孩子一周只吃一只,而且每次只把鸡、鸭放点盐而不用添加剂腌制,炸了给孩子吃。没一个月,孩子就吃得发胖了。后来他才知道,那些鸡鸭从孵出来,养21天最多28天就又肥又大,上市了。
“当时我就一直不明白,那些鸡在腌制过程中大腿骨为什么那么容易断。几周就长成上市的鸡,怎么琢磨那玩意都觉得肯定不正常,一定少不了喂什么药啊,激素之类的东西。可怕的是,这个判断后来果然得到了证实。”由于自己的孩子身体的变化,他深感内疚并良心不忍,写了这篇揭露内幕的文章,奉劝那些宠爱孩子的妈妈们,不要再让孩子吃那些东西,因为那实际上是在害孩子们啊!
发表于 2010-11-8 12: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s: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请大家牢记南瓜园网址 www.nan2008.com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瓜园

GMT+8, 2024-12-19 07:08 , Processed in 0.09319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